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嘉峪关市社区民主治理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1-12页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16页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总体思路第16-17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基本框架第18-19页
第2章 社会治理与社区民主治理概述第19-25页
    2.1 社会治理的概述第19-21页
        2.1.1 社会治理的内涵第19-20页
        2.1.2 社会治理的特征第20-21页
            (1)治理主体从以往的政府单一主体向多方共治转变第20-21页
            (2)运行程序上行政功能仍然突出第21页
            (3)更加强调效率、公平和利益共享第21页
    2.2 社区民主治理概述第21-24页
        2.2.1 社区民主治理的内涵第21页
        2.2.2 社区民主治理的特征第21-22页
            (1)治理主体多元化第21-22页
            (2)治理结构网络化第22页
            (3)治理过程平等化第22页
        2.2.3 社区民主治理的意义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嘉峪关市社区治理的历史与现状第25-35页
    3.1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第25页
    3.2 嘉峪关市社区基本情况第25-26页
    3.3 嘉峪关市传统社会管理阶段第26-27页
        3.3.1 粗放式社会管理阶段第26页
        3.3.2 高度统一的社会管理阶段第26-27页
    3.4 嘉峪关市社区治理的现状第27-34页
        3.4.1 现代化新型社区建设情况第27-28页
        3.4.2 现代化新型社区民主治理的主要做法第28-31页
        3.4.3 现代化新型社区民主治理取得的成效第31-32页
        3.4.4 现代化新型社区民主治理的成功经验第32-34页
            (1)统筹顶层设计第32-33页
            (2)精简行政层级第33页
            (3)规范运行机制第33页
            (4)拓展服务功能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嘉峪关市社区民主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35-41页
    4.1 嘉峪关市社区民主治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4.1.1 民主治理理念有待转变第35-36页
        4.1.2 民主决策程序有待规范第36页
        4.1.3 民主监督途径有待增加第36-37页
        4.1.4 公开治理方式有待完善第37页
        4.1.5 民主参与程度有待深化第37-38页
    4.2 嘉峪关市社区民主治理问题存在的原因第38-40页
        4.2.1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第38页
        4.2.2 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第38页
        4.2.3 治理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第38-39页
        4.2.4 治理主体自身发展存在不足第39-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优化嘉峪关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对策第41-47页
    5.1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第41-42页
        5.1.1 加强组织建设第41-42页
        5.1.2 加强思想建设第42页
        5.1.3 发挥党员作用第42页
    5.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42-43页
        5.2.1 加强政府的领导第43页
        5.2.2 放管结合第43页
    5.3 加强社区民主治理的制度建设第43-45页
        5.3.1 健全民主选举制度第43-44页
        5.3.2 完善民主参与制度第44页
        5.3.3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第44-45页
    5.4 优化社区民主治理的方式第45-46页
        5.4.1 推进多元共治第45页
        5.4.2 实行专题协商第45页
        5.4.3 参与方式多元化第45-46页
    5.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变Copula-VaR模型的国内外石油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省天然气资源税改革效应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