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智能凝胶高分子材料 | 第12-16页 |
1.2.1 智能凝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1.1 光响应凝胶 | 第13页 |
1.2.1.2 电场响应凝胶 | 第13-14页 |
1.2.1.3 温度响应凝胶 | 第14页 |
1.2.1.4 pH响应凝胶 | 第14页 |
1.2.1.5 磁响应凝胶 | 第14-15页 |
1.2.2 智能凝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 第15-16页 |
1.3 点击化学 | 第16-18页 |
1.4 纳米铜粒子 | 第18-21页 |
1.4.1 纳米铜粒子的概况 | 第18-19页 |
1.4.2 纳米铜粒子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2.1 固相法 | 第19页 |
1.4.2.2 气相法 | 第19页 |
1.4.2.3 液相法 | 第19-20页 |
1.4.3 纳米铜粒子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3.1 纳米铜粒子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1.4.3.2 纳米铜粒子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3.3 纳米铜粒子在电子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1.5 静电纺丝技术 | 第21-26页 |
1.5.1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 第21页 |
1.5.2 静电纺丝技术原理与装置 | 第21-22页 |
1.5.3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5.4 静电纺丝的应用 | 第23-26页 |
1.5.4.1 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24页 |
1.5.4.2 外伤敷料材料 | 第24-25页 |
1.5.4.3 过滤阻隔材料 | 第25页 |
1.5.4.4 纳米传感器材料 | 第25-26页 |
1.6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7页 |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制备纤维水凝胶所需原料的有机合成与表征 | 第28-44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3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2.2 化学试剂的精制 | 第29-30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3.1 纳米铜颗粒的合成 | 第30-31页 |
2.3.2 1-叠氮-3-氨基丙烷的合成 | 第31页 |
2.3.3 苄基叠氮的合成 | 第31页 |
2.3.4 多炔基PEG衍生物(PEG_n(C≡CH))_m的合成 | 第31-32页 |
2.3.5 多叠氮基PEG衍生物(PEG_n(N_3))_m的合成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2.4.1 纳米铜的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32-33页 |
2.4.2 纳米铜颗粒的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33-34页 |
2.4.3 1-叠氮3-氨基丙烷的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表征 | 第34-35页 |
2.4.4 1-叠氮-3-氨基丙烷的的核磁(~1H NMR)表征 | 第35-36页 |
2.4.5 苄基叠氮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表征 | 第36-37页 |
2.4.6 苄基叠氮的核磁(~1H MMR)表征 | 第37页 |
2.4.7 (PEG_(11)(C≡CH))_(28)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表征 | 第37-38页 |
2.4.8 (PEG_(11)(C≡CH))_(28)的核磁(~1H NMR)表征 | 第38-39页 |
2.4.9 (PEG_(11)(C≡CH))_(28)的核磁(~(13)C NMR)表征 | 第39-40页 |
2.4.10 (PEG_(11)(N_3))_(19)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表征 | 第40-41页 |
2.4.11 (PEG_(11)(N_3))_(19)的核磁(~1H NMR)表征 | 第41页 |
2.4.12 (PEG_(11)(N_3))_(19)的核磁(~(13)C NMR)表征 | 第41-42页 |
2.4.13 功能化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凝胶色谱(GPC)表征 | 第42-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纤维水凝胶的初试 | 第44-50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4-4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6页 |
3.3.1 纺丝液的配制 | 第46页 |
3.3.2 静电纺丝的初试 | 第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4.1 纺丝电压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2 接收距离的影响 | 第48-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纤维水凝胶的制备与研究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0-52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3.1 原位-点击化学制备水凝胶的合成路线 | 第52页 |
4.3.2 宏观水凝胶(MH)-(PEG_(11)(N_3))_(19)-(PEG_(11)(C≡CH))_(28)的合成 | 第52-53页 |
4.3.2.1 共混溶液的配制 | 第52-53页 |
4.3.2.2 宏观水凝胶的制备 | 第53页 |
4.3.3 纤维水凝胶(FH)-(PEG_(11)(N_3))_(19)(PEG_(11)(C≡CH))_(28)的合成 | 第53-54页 |
4.3.3.1 纺丝共混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4.3.3.2 纤维水凝胶的制备 | 第53-5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4.1 纳米铜颗粒的粒径大小对宏观水凝胶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2 PEO/PEG衍生物的质量比对宏观水凝胶和纤维水凝胶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3 纤维水凝胶的热分析 | 第57-58页 |
4.4.4 宏观水凝胶和纤维水凝胶的溶胀-吸水率 | 第58-60页 |
4.4.5 宏观水凝胶和纤维水凝胶的降解图 | 第60-61页 |
4.4.6 宏观水凝胶和纤维水凝胶催化端基炔-叠氮的环加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61-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