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三、本文的具体工作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回顾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舆情与舆论 | 第18-19页 |
二、网络舆情 | 第19-20页 |
三、网络舆情预警 | 第20页 |
第二节 网络舆情相关理论内涵 | 第20-27页 |
一、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 | 第20-24页 |
二、网络舆情的功能 | 第24-25页 |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网络舆情预警相关理论回顾 | 第27-29页 |
一、预警机制构建的前提——风险社会理论 | 第27页 |
二、政府舆情预警的基石——政府治理理论 | 第27-28页 |
三、网络舆情预警的条件——危机管理理论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网络舆情预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 | 第29-36页 |
一、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 第29-34页 |
二、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基本格局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分析标准多元化系统功能同质化 | 第36-38页 |
二、系统覆盖面较窄舆情工作不平衡 | 第38-39页 |
三、联动机制不健全研判市场不规范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构建 | 第40-55页 |
第一节 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相关内容 | 第40-42页 |
一、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目标 | 第40-41页 |
二、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原则 | 第41页 |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相关要素分析 | 第42-44页 |
一、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构建主体 | 第42-43页 |
二、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预警对象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的架构设计 | 第44-55页 |
一、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44-46页 |
二、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根本:舆情指标体系 | 第46-52页 |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关键:分级警报体系 | 第52-53页 |
四、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保障:分类处置预案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外实践经验 | 第55-63页 |
第一节 美国网络舆情预警的实践 | 第55-57页 |
一、覆盖广泛的法律法规保障 | 第55-56页 |
二、与时俱进的技术监控手段 | 第56页 |
三、深入民心的行业自律意识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韩国网络舆情预警的实践 | 第57页 |
一、信息传播的专项立法 | 第57页 |
二、实名制的实施与破产 | 第57页 |
第三节 国外网络舆情监控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57-63页 |
一、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舆情内容 | 第58-59页 |
二、丰富管理手段重视领袖意见 | 第59-60页 |
三、倡导行业自律深化道德引导 | 第60-61页 |
四、做好信息公开完善管理体系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政府网络舆情预警的对策建议 | 第63-68页 |
第一节 明确制度化准则消除环节间掣肘 | 第63-64页 |
一、强化网络舆情的治理理念 | 第63页 |
二、建立明确有力的责任机制 | 第63-64页 |
三、构建覆盖全面的法律体系 | 第64页 |
第二节 引导网络舆情主体协力维护网络净空 | 第64-68页 |
一、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 | 第64-65页 |
二、意见领袖的正向引导 | 第65-66页 |
三、普通网民的自觉先行 | 第66-68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