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6-24页 |
1.1 蛋白质折叠与结构基元模型 | 第16-18页 |
1.2 蛋白质的中间态 | 第18-19页 |
1.3 天青蛋白(Azurin)简介 | 第19-21页 |
1.3.1 天青蛋白(Azurin)的结构 | 第19-20页 |
1.3.2 Azurin的性质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第二章 Azurin的表达纯化以及与铜(Ⅱ)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1 质粒与菌种 | 第24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3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Azurin的表达纯化 | 第25-26页 |
2.3.2 Azurin与铜(Ⅱ)离子的反应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2.4.1 Azurin的表达纯化 | 第27-29页 |
2.4.2 铜(Ⅱ)离子与apo-Azurin之间的反应 | 第29-32页 |
2.4.3 Cu~Ⅱ-NTA与apo-Azurin之间的反应 | 第32-36页 |
2.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金属离子对盐酸胍诱导Azurin解折叠的影响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3.1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3.3.2 化学以及热诱导解折叠 | 第39-40页 |
3.3.3 解折叠数据处理 | 第40页 |
3.3.4 Trp~(48)与结合铜(Ⅱ)离子之间的距离 | 第40-4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1-49页 |
3.4.1 不同浓度盐酸胍条件下Azurin的荧光发射光谱 | 第41-42页 |
3.4.2 Azurin的解折叠曲线 | 第42-44页 |
3.4.3 Cu~Ⅱ-Azurin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4-45页 |
3.4.4 盐酸胍对F?rster共振能量转移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5 热诱导Azurin解折叠 | 第48-49页 |
3.5 讨论 | 第49-53页 |
3.5.1 Azurin的两个结构基元 | 第49-51页 |
3.5.2 金属离子对Azurin结构基元2的影响 | 第51-53页 |
3.6 小结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SDS和CTAB诱导的Cu~Ⅱ-Azurin解折叠 | 第56-70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1 化学诱导解折叠 | 第57页 |
4.3.2 解折叠曲线 | 第57-58页 |
4.3.3 丙烯酰胺(Acrylamide)及碘化钾(KI)淬灭实验 | 第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4.4.1 Azurin在不同状态下的荧光光谱 | 第58-60页 |
4.4.2 Azurin的解折叠行为及稳定性 | 第60-63页 |
4.4.3 SDS和CTAB诱导Cu~Ⅱ-Azurin解折叠态中色氨酸残基(Trp~(48))与结合铜(Ⅱ)离子间的距离 | 第63-65页 |
4.4.4 丙烯酰胺与碘化钾淬灭 | 第65-67页 |
4.4.5 缓冲液的pH值对结构基元2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总结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8-79页 |
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