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回顾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信用担保风险概述 | 第18-25页 |
2.1 信用担保 | 第18-20页 |
2.1.1 信用担保的解释 | 第18页 |
2.1.2 信用担保的功能 | 第18-20页 |
2.2 信用担保风险 | 第20-25页 |
2.2.1 信用担保风险的含义 | 第20-21页 |
2.2.2 信用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 第21-23页 |
2.2.3 信用担保的风险来源 | 第23-25页 |
3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及成因分析 | 第25-33页 |
3.1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情况 | 第25-28页 |
3.1.1 担保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3.1.2 担保行业发展格局 | 第26页 |
3.1.3 国家对担保行业的政策支持 | 第26-27页 |
3.1.4 业务多元化,行业市场开始呈现细分化态势 | 第27页 |
3.1.5 行业处于市场框架形成末期,还需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 第27-28页 |
3.2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的主要表现 | 第28-30页 |
3.2.1 实收资本金问题 | 第28页 |
3.2.2 担保收费结构不合理 | 第28-29页 |
3.2.3 内部规范化管理不完善 | 第29页 |
3.2.4 整体担保实力发展不均衡 | 第29-30页 |
3.2.5 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足 | 第30页 |
3.2.6 部分担保公司存在非法集资嫌疑 | 第30页 |
3.3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的形成原因 | 第30-33页 |
3.3.1 宏观经济环境引发的风险 | 第30-31页 |
3.3.2 被担保人(企业)引发的风险 | 第31页 |
3.3.3 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 | 第31-32页 |
3.3.4 信用担保机构内部管理带来的风险 | 第32页 |
3.3.5 行政主管部门带来的风险 | 第32页 |
3.3.6 担保中介机构带来的风险 | 第32-33页 |
4 案例分析:贵金信用担保公司风险控制问题剖析 | 第33-48页 |
4.1 贵金信用担保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40页 |
4.1.1 贵金信用担保公司概况 | 第33页 |
4.1.2 贵金信用担保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第33-40页 |
4.2 贵金信用担保公司风控体系运行状况分析 | 第40-43页 |
4.2.1 组织结构和公司运作模式 | 第40-41页 |
4.2.2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框架 | 第41-43页 |
4.2.3 担保项目综合分析 | 第43页 |
4.3 贵金信用担保公司代偿原因剖析及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4.3.1 贵金担保公司担保代偿原因剖析 | 第44-45页 |
4.3.2 贵金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5 信用担保机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及保障措施 | 第48-57页 |
5.1 构建信用担保机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 | 第48-55页 |
5.1.1 建立担保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任务 | 第48-49页 |
5.1.2 建立担保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 | 第49-50页 |
5.1.3 信用担保机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框架 | 第50-55页 |
5.2 保障措施 | 第55-57页 |
5.2.1 构建稳定的金融环境 | 第55页 |
5.2.2 建立健全担保相关法律法规 | 第55-56页 |
5.2.3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第56页 |
5.2.4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 第56页 |
5.2.5 人力资源保障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