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 国外“双工联动”的研究分析 | 第14页 |
2. 国内“双工联动”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 第16-1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25页 |
一、“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1. 传统义工服务模式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2. 社工单一介入模式的可及性 | 第19-20页 |
二、“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 第20-22页 |
1. 社工与义工的助人本质 | 第20页 |
2. 社工与义工优势互补 | 第20-21页 |
3.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要求 | 第21-22页 |
三、“社工+义工”社区服务的实现形式 | 第22-25页 |
1. 社工价值、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主导 | 第22-23页 |
2. 义工资源、服务为支撑 | 第23页 |
3. 社工与义工合理定位各自的角色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孝感市“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发展 | 第25-29页 |
一、孝感市社工、义工的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1. 孝感市义工的发展状况 | 第25页 |
2. 孝感市社工的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二、孝感市“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发展 | 第26-29页 |
1. 孝感市政府对“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引导和支持 | 第26页 |
2. 社工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对孝感市义工服务的指导 | 第26-27页 |
3. 孝感市义工对社工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学习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孝感市“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实施项目 | 第29-40页 |
一、“周末午餐陪伴社团”项目策划 | 第29-30页 |
1. “周末午餐陪伴社团”培育背景 | 第29页 |
2. “周末午餐陪伴社团”组织目标 | 第29-30页 |
3. “周末午餐陪伴社团”培育意义 | 第30页 |
二、“周末午餐陪伴社团”项目流程 | 第30-38页 |
1. 目标锁定——“两学一做”的主题教育活动 | 第30-31页 |
2. 需求调查——“头脑风暴”问题清单活动 | 第31-33页 |
3. 团队创意——“天马行空”团队创意活动 | 第33页 |
4. 培养领袖——“周末午餐陪伴”活动 | 第33-34页 |
5. 组建社团——周末午餐陪伴组织成立仪式 | 第34-35页 |
6. 自治管理——周末午餐陪伴组织激励机制 | 第35-37页 |
7. 持续发展——社区资源链接 | 第37页 |
8. 引向公益—周末午餐陪伴日常活动 | 第37-38页 |
三、“周末午餐陪伴社团”项目评价 | 第38-40页 |
1. “周末午餐陪伴社团”项目收益 | 第38-39页 |
2. 项目对“社工+义工”社区服务模式的借鉴之处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关于孝感市“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若干思考 | 第40-50页 |
一、孝感市“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1. “双工联动”制度不够健全 | 第40页 |
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义工队伍的数量不足 | 第40-41页 |
3. 社工与义工未能恰当的扮演各自的角色 | 第41-42页 |
4. 社工与义工联动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 | 第42页 |
5. “双工联动”大众认知度不高,影响力和社会参与有待提高 | 第42-43页 |
二、孝感市“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发展相关建议 | 第43-50页 |
1. 政府从制度上加强社工与义工联动模式的支持 | 第43-44页 |
2. 扩大社工与义工的人才队伍 | 第44-45页 |
3. 推动义工组织向专业化转型 | 第45-46页 |
4. 打造社工与义工联动的有效对接平台 | 第46-48页 |
5. 加大对“双工联动”的宣传和推广,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