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O3,ZnO及Ce元素掺杂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和抑菌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18页 |
1.2.1 纳米材料光催化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2 纳米材料光催化原理 | 第14-17页 |
1.2.3 纳米材料活性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2.4 纳米材料反应活性提高途径 | 第18页 |
1.3 纳米抗菌材料简介 | 第18-21页 |
1.3.1 纳米抗菌材料的分类 | 第19页 |
1.3.2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9-21页 |
1.4 纳米氧化锌与氧化铁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1 水热法 | 第21页 |
1.4.2 溶胶-凝胶法 | 第21页 |
1.4.3 微乳液法 | 第21-22页 |
1.4.4 沉淀法 | 第22页 |
1.4.5 电极法 | 第22-23页 |
1.5 光催化及抑菌研究背景 | 第23-24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41页 |
2.1 设备和试剂 | 第25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案 | 第25-27页 |
2.2.1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2 掺杂Ce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纳米氧化铁的合成 | 第27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27-30页 |
2.3.1 扫描电了显微镜 | 第27-28页 |
2.3.2 X-射线衍射 | 第28页 |
2.3.3 BET测试 | 第28-30页 |
2.3.3.1 BET测试简介 | 第28-30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2.4.1 ZnO纳米材料制备和表征 | 第30-33页 |
2.4.2 掺杂Ce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 第33-35页 |
2.4.3 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第35-40页 |
2.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分析 | 第41-51页 |
3.1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1-42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42-50页 |
3.2.1 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活性 | 第42-45页 |
3.2.2 掺杂Ce的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活性 | 第45-48页 |
3.2.3 纳米氧化铁的光催化活性 | 第48-50页 |
3.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纳米材料的抑菌性能研究 | 第51-58页 |
4.1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51页 |
4.1.1 LB液体营养培养基 | 第51页 |
4.1.2 LA培养基 | 第51页 |
4.2 抗菌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2.1 菌种活化 | 第51页 |
4.2.2 抑菌性能研究 | 第51页 |
4.2.3 抑菌圈实验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4.3.1 不同形貌的的ZnO抗菌对照 | 第52-53页 |
4.3.2 掺杂Ce的氧化锌抗菌对照 | 第53-54页 |
4.3.3 氧化铁抗菌实验对照 | 第54-55页 |
4.4 抑菌圈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4.4.1 不同形貌的的ZnO抑菌圈对照 | 第55页 |
4.4.2 掺杂Ce的氧化锌抑菌圈对照 | 第55页 |
4.4.3 氧化铁抗菌抑菌圈对照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