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发展电动汽车的背景 | 第9-10页 |
1.1.1 能源问题 | 第9-10页 |
1.1.2 环境问题 | 第10页 |
1.2 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2 纯电动汽车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3 AMT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4 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意义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技术方案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整车及动力传动系统技术概论 | 第17-27页 |
2.1 纯电动客车整车技术 | 第17-19页 |
2.1.1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原理 | 第17-18页 |
2.1.2 纯电动车的驱动布置方式 | 第18-19页 |
2.2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技术 | 第19-20页 |
2.2.1 AMT技术简介 | 第19页 |
2.2.2 AMT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3 电动机技术 | 第20-23页 |
2.3.1 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动机简介 | 第20-22页 |
2.3.2 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要求 | 第22页 |
2.3.3 车用电动机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电动机技术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4 电池技术 | 第23-24页 |
2.4.1 动力电池的研发历程 | 第23-24页 |
2.4.2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 | 第24页 |
2.4.3 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2.5 整车的电磁兼容技术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的设计 | 第27-39页 |
3.1 驱动电动机的确定 | 第28-31页 |
3.1.1 电机类型的选择 | 第28页 |
3.1.2 驱动电机转速的选择 | 第28-29页 |
3.1.3 驱动电机额定电压的选择 | 第29页 |
3.1.4 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 第29-31页 |
3.2 动力电池参数的确定 | 第31-34页 |
3.2.1 动力电池类型的选择 | 第31-32页 |
3.2.2 动力电池容量的选择 | 第32-34页 |
3.3 传动系统参数的确定 | 第34-37页 |
3.3.1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 第34-35页 |
3.3.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 第35-36页 |
3.3.3 档位数和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 第36-37页 |
3.4 纯电动客车电磁兼容的设计 | 第37-38页 |
3.4.1 接地设计 | 第37-38页 |
3.4.2 屏蔽设计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纯电动客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ADVISOR仿真 | 第39-57页 |
4.1 ADVISOR 2002 仿真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4.2 ADVISOR 2002 后轮驱动仿真模型的开发和各仿真模块的建立 | 第40-48页 |
4.2.1 ADVISOR 2002 后轮驱动模型的开发 | 第40-44页 |
4.2.2 ADVISOR各仿真模块的建立 | 第44-48页 |
4.3 纯电动客车ADVISOR性能仿真 | 第48-55页 |
4.3.1 仿真工况的选择 | 第48-51页 |
4.3.2 动力性能仿真 | 第51-53页 |
4.3.3 经济性能仿真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整车性能的道路试验验证 | 第57-69页 |
5.1 VBOXIII数据采集器简介 | 第57-58页 |
5.2 动力性能试验 | 第58-62页 |
5.2.1 试验准备 | 第58-60页 |
5.2.2 试验方法 | 第60-61页 |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5.3 经济性能试验 | 第62-63页 |
5.3.1 试验准备试验条件 | 第62页 |
5.3.2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页 |
5.4 整车EMC的辐射发射试验 | 第63-66页 |
5.4.1 试验仪器及准备 | 第63-64页 |
5.4.2 试验过程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