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论文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的贡献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6页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2页
        0.1.1 选题目的第9页
        0.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现实意义第10-12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0.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0.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第14-16页
        0.3.1 研究方法第14页
        0.3.2 创新点与难点第14-16页
1 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第16-20页
    1.1 国际背景第16-18页
        1.1.1 美国奉行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第16-17页
        1.1.2 亚非地区的国家共同的政治诉求第17-18页
    1.2 国内背景第18-20页
        1.2.1 新中国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的需要第18-19页
        1.2.2 新中国开展和平外交的需要第19-20页
2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思想的阐述第20-29页
    2.1 和平共处,达成共识,加强亚非国家间的团结第20-23页
        2.1.1 和平共处十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第21-23页
        2.1.2 和平共处是当时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第23页
    2.2 求同存异——协调各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针第23-26页
        2.2.1 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提出第24-25页
        2.2.2 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内涵及指向第25-26页
    2.3 平等相待——进行外交活动的基本态度第26-29页
        2.3.1 平等相待的必要性第27页
        2.3.2 对平等相待的理解第27-29页
3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贡献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第29-37页
    3.1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贡献的历史意义第29-31页
        3.1.1 对建国初期我国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29页
        3.1.2 求同存异原则的阐释促使了新中国逐步摆脱了外交困境第29-31页
    3.2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时代价值第31-37页
        3.2.1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当今时代的共通性第31-34页
        3.2.2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外交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指导作用第34-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对毛泽东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