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标测量机采样预测方法及测头补偿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4页 |
1.1.1 三坐标测量机(CMM)简介 | 第11-13页 |
1.1.2 三坐标测量机未来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自由曲面测定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接触式CMM测量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非接触式CMM测量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测量路径规划及自适应测量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3.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测量路径规划及典型自适应采样方法 | 第19-30页 |
2.1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路径规划简介 | 第19-23页 |
2.1.1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路径简介 | 第19-21页 |
2.1.2 不规则边缘曲面测量路径规划 | 第21-22页 |
2.1.3 曲面边界线的简单测量 | 第22-23页 |
2.2 常用采样方法及典型自适应采样方法 | 第23-29页 |
2.2.1 等步长采样法 | 第24-25页 |
2.2.2 圆弧自适应预测法 | 第25-27页 |
2.2.3 三角形自适应预测法 | 第27-29页 |
2.2.4 多项式自适应预测法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切线偏转自适应预测法 | 第30-43页 |
3.1 预测过程浅述 | 第30-31页 |
3.2 特殊情况的预测 | 第31-33页 |
3.2.1 拐点与直线情况的处理 | 第31-32页 |
3.2.2 各种情况下的预测过程 | 第32-33页 |
3.3 预测偏角和步长的确定 | 第33-36页 |
3.3.1 偏角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2 步长的确定 | 第34-36页 |
3.4 切线偏转自适应预测法的预测流程 | 第36-37页 |
3.5 切线偏转自适应预测法仿真 | 第37-42页 |
3.5.1 仿真界面简介 | 第37-38页 |
3.5.2 余弦曲线仿真与分析 | 第38-39页 |
3.5.3 震荡曲线仿真与分析 | 第39-41页 |
3.5.4 弦长-曲率误差的关系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测头半径补偿方法研究 | 第43-66页 |
4.1 测头半径补偿的方法分类 | 第43-44页 |
4.2 二维测头半径补偿 | 第44-47页 |
4.2.1 常用的二维半径补偿法 | 第44-45页 |
4.2.2 半球形测头测量简介 | 第45-47页 |
4.3 半球测头测量中旋转方向分析 | 第47-57页 |
4.3.1 测量中旋转方向的预测 | 第47-51页 |
4.3.2 测量中旋转方向预测流程 | 第51-52页 |
4.3.3 测量截面的测头补偿流程 | 第52页 |
4.3.4 测量实例仿真 | 第52-57页 |
4.4 常用的三维测头半径补偿方法 | 第57-59页 |
4.4.1 微平面法 | 第57页 |
4.4.2 微球面法 | 第57-58页 |
4.4.3 等距面补偿法 | 第58-59页 |
4.5 三角网格剖分法 | 第59-65页 |
4.5.1 Delaunay离线三角网格剖分法 | 第59-60页 |
4.5.2 基于测量路径的三角网格剖分法改进 | 第60-64页 |
4.5.3 在线三角网格剖分法流程及仿真界面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测量实时测头半径补偿仿真 | 第66-79页 |
5.1 平均矢量测头补偿法 | 第66-67页 |
5.2 测头球心点和理论接触点的求解 | 第67-70页 |
5.2.1 叉乘法通过曲面上接触点求测头球心点 | 第67页 |
5.2.2 迭代法求测头球心点和理论接触点 | 第67-70页 |
5.3 测量实时测头半径补偿实例仿真 | 第70-78页 |
5.3.1 曲面采样点规划及理论接触点的求解 | 第71-72页 |
5.3.2 三角网格剖分及测头半径补偿 | 第72-77页 |
5.3.3 补偿点拟合曲面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7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