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社会信用建设的实践研究--以睢宁县大众信用制度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 1.2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2.2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 2.2.1 国外学者对信用问题的研究 | 第15-19页 |
| 2.2.2 国内学者对信用问题的研究 | 第19-22页 |
| 2.2.3 社会控制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 2.2.4 社会动员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 2.3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 2.4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社会信用制度的设计与组织 | 第28-33页 |
| 3.1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的设计逻辑 | 第28-29页 |
| 3.2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及应用 | 第29-31页 |
| 3.3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组织模式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社会信用制度推行及其效果 | 第33-40页 |
| 4.1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的推行 | 第33-37页 |
| 4.2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的知晓程度 | 第37-40页 |
| 第五章 社会信用制度的成效 | 第40-47页 |
| 5.1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的客观效果 | 第40-41页 |
| 5.2 睢宁社会信用制度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 第41-44页 |
| 5.3 民众对社会信用制度的评价及态度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睢宁困境:社会控制的逻辑与社会动员的不足 | 第47-62页 |
| 6.1 睢宁模式的特征:与现行信用模式的比较 | 第47-52页 |
| 6.2 社会控制与社会信用制度的异化 | 第52-57页 |
| 6.3 社会动员与信用制度建设的困境 | 第57-6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 第62-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件 | 第72-82页 |
| 附件1:访谈提纲 | 第72-73页 |
| 附件2:睢宁县大众信用管理试行办法 | 第73-78页 |
| 附件3:睢宁县大众信用信息评估细则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