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物质分离机械论文

无机多孔膜在液体分离中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70页
    1.1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第13-23页
        1.1.1 浸润性研究发展历程第13-18页
        1.1.2 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第18-21页
        1.1.3 表面粗糙度第21-23页
    1.2 液体分离概述第23-42页
        1.2.1 具有特殊浸润性的材料用于油水分离第24-38页
        1.2.2 非水不混溶液体的分离第38-42页
    1.3 多孔材料概述第42-52页
        1.3.1 多孔材料分类第43-45页
        1.3.2 多孔材料应用及研究现状第45-49页
        1.3.3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纤维第49-52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第52-53页
    1.5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第53-54页
    1.6 本论文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70页
第二章 无机多孔纳米纤维膜用于极性驱动的多相液体分离第70-93页
    2.1 引言第70-72页
    2.2 实验部分第72-74页
        2.2.1 实验原料第72页
        2.2.2 Si_O2–Ti__O2复合多孔纳米纤维膜STPNMs的制备第72-73页
        2.2.3 Si_O2–Ti__O2复合纳米纤维膜STNMs的制备第73页
        2.2.4 平滑的Si__O2 –Ti_O2复合膜的制备第73-74页
    2.3 实验结果第74-82页
        2.3.1 多孔纳米纤维膜STPNMs的形貌第74-76页
        2.3.2 STPNMs的灌输液体可切换的浸润行为第76-77页
        2.3.3 液体分离中的普遍性第77-79页
        2.3.4 分离多相液体第79-81页
        2.3.5 STPNMs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第81-82页
    2.4 讨论第82-88页
        2.4.1 体系表面自由能最低原理第83-84页
        2.4.2 STPNMs表面自由能分量第84-86页
        2.4.3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第86-87页
        2.4.4 液体分子的脱附活化能第87-88页
    2.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第三章 液下双重疏液(水下疏油、油下疏水)表面的设计 及其液体分离应用第93-109页
    3.1 引言第93-95页
    3.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3.2.1 实验原料第95-96页
        3.2.2 硅片清洗及亲水化处理第96页
        3.2.3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96页
        3.2.4 多巴胺修饰第96页
        3.2.5 有机硅烷修饰第96-97页
        3.2.6 Si_O2–Ti__O2复合多孔纳米纤维膜STPNMs的制备第9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7-105页
        3.3.1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第97-98页
        3.3.2 修饰不同功能基团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分量第98-100页
        3.3.3 修饰不同功能基团表面的液下浸润性第100-101页
        3.3.4 液下浸润性与各参数的关系第101-104页
        3.3.5 液下双重疏液复合多孔纤维膜用于连续地选择性液体分离第104-105页
    3.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第四章 氨基功能化的无机多孔纳米纤维膜用于水中油污及重金属离子的脱除第109-118页
    4.1 引言第109-110页
    4.2 实验部分第110-111页
        4.2.1 实验原料第110页
        4.2.2 Si_O2–Ti__O2复合多孔纳米纤维膜STPNMs的制备第110-111页
        4.2.3 有机硅烷修饰第111页
        4.2.4 油水分离测试第111页
        4.2.5 同时含油污及重金属离子的模拟工业废水处理第111页
        4.2.6 复合纤维膜再生第11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1-115页
        4.3.1 三氨基功能化的复合纤维膜微观形貌表征第111-112页
        4.3.2 三氨基功能化的复合纤维膜的浸润性第112-113页
        4.3.3 油水分离测试第113-114页
        4.3.4 膜对模拟工业废水的处理及重复利用性第114-115页
    4.4 本章小结第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1页
作者简历第121-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的总体设计阶段地铁暗挖车站工程造价实时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道路基础设施工程PPP模式评价--以中国南方地区道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