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讼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讼师秘本中的清代讼师 | 第9-13页 |
(一) 讼师的界定 | 第9-10页 |
1. 讼师的产生 | 第9页 |
2. 讼师与律学家、幕友的区别 | 第9-10页 |
(二) 讼师秘本中清代讼师的社会地位 | 第10-13页 |
1. 官府对清代讼师的态度 | 第10-11页 |
2. 民众对清代讼师的评价 | 第11-12页 |
3. 清代讼师的自我评价 | 第12-13页 |
二、清代讼师法律活动的内容及其对诉讼的影响 | 第13-17页 |
(一) 讼师代写词状 | 第13-15页 |
1. 讼师代写词状的技巧 | 第13-14页 |
2. 讼师代写词状对诉讼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讼师教唆诉讼 | 第15-16页 |
1. 讼师教唆诉讼的方法 | 第15-16页 |
2. 讼师教唆诉讼对诉讼的影响 | 第16页 |
(三) 讼师代为交涉 | 第16-17页 |
1. 讼师代为交涉的途径 | 第16-17页 |
2. 讼师代为交涉对诉讼的作用 | 第17页 |
三、清代讼师的法律价值及现代启示 | 第17-22页 |
(一) 清代讼师助讼活动对诉讼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17-18页 |
1. 清代诉讼制度的有益补充 | 第17-18页 |
2. 维护民众利益和解决争端 | 第18页 |
(二) 清代讼师对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 | 第18-20页 |
1. 提高民众法律知识 | 第18-19页 |
2. 讼师秘本对社会的道德教化作用 | 第19-20页 |
(三) 清代讼师对当律师职业发展的启示 | 第20-22页 |
1. 需要加强律师职业的主体地位 | 第20-21页 |
2. 需要保证律师职业的独立性 | 第21-22页 |
3. 需要重视律师执业的民间性 | 第22页 |
结语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致谢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