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日本俳谐文学--以和松尾芭蕉的比较为中心
内容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论 | 第12-19页 |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8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二、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一章 从对陶渊明的受容看贞门、谈林、蕉门 | 第19-31页 |
一、贞门、谈林对陶渊明的受容情况 | 第19-22页 |
1、贞门俳谐对陶渊明的受容 | 第19-20页 |
2、谈林俳谐对陶渊明的受容 | 第20-22页 |
二、蕉门对陶渊明的受容情况 | 第22-25页 |
三、贞门、谈林、蕉门的不同及原因 | 第25-28页 |
1、贞门、谈林、蕉门的不同 | 第25-27页 |
2、对陶渊明不同受容的原因探析 | 第27-28页 |
四、陶渊明于俳谐发展之意义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松尾芭蕉与陶渊明 | 第31-45页 |
一、日记、纪行文 | 第32-37页 |
二、俳文篇 | 第37-39页 |
三、发句 | 第39-45页 |
第三章 隐逸文学的中日比较 | 第45-62页 |
一、芭蕉和陶渊明选择隐逸的原因探析 | 第45-50页 |
1、社会政治背景 | 第45-47页 |
2、个人原因 | 第47-48页 |
3、中日隐逸传统的影响 | 第48-50页 |
二、归隐之前 | 第50-53页 |
1、陶渊明选择隐逸 | 第50-52页 |
2、芭蕉踏上漂泊之旅 | 第52-53页 |
三 归隐之中 | 第53-58页 |
1、前期 | 第53-55页 |
2、中期 | 第55-57页 |
3、后期 | 第57-58页 |
四 小结 | 第58-62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2-67页 |
附录一 蕉门中陶渊明受容原文 | 第67-74页 |
附录二 陶渊明、松尾芭蕉年谱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