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2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第15-16页
    1.3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第16-17页
        1.3.1 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第16页
        1.3.2 国内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第16-17页
    1.4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7-19页
        1.4.1 传统翻耕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7-18页
        1.4.2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8页
        1.4.3 深松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8-19页
        1.4.4 轮耕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9页
    1.5 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21页
    2.2 试验设计第21-23页
        2.2.1 耕作处理第21页
        2.2.2 施肥处理第21-23页
    2.3 试验内容第23-24页
        2.3.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3页
        2.3.2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23页
        2.3.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23页
        2.3.4 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2.4 技术路线图第24页
    2.5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4-25页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5-26页
第三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6-36页
    3.1 不同耕作措施对麦玉轮作田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6-29页
        3.1.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第26-27页
        3.1.2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第27-29页
    3.2 不同耕作措施对春玉米连作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9-32页
        3.2.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第29-30页
        3.2.2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第30-32页
    3.3 轮作与连作田 0-50 cm土层的容重第32-33页
    3.4 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的关系第33-34页
        3.4.1 麦玉轮作田不同耕作措施下紧实度与容重的关系第33页
        3.4.2 玉米连作田不同耕作措施下紧实度与容重的关系第33-34页
    3.5 讨论第34-35页
    3.6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36-57页
    4.1 麦玉轮作田耕作措施与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36-46页
        4.1.1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第36-37页
        4.1.2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第37-38页
        4.1.3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影响第38-46页
    4.2 春玉米连作田耕作措施与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46-56页
        4.2.1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第46-47页
        4.2.2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第47-48页
        4.2.3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影响第48-56页
    4.3 讨论第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57-68页
    5.1 麦玉轮作田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第57-61页
        5.1.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5.1.2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5.1.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5.1.4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第60-61页
    5.2 春玉米连作田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第61-65页
        5.2.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61-62页
        5.2.2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5.2.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5.2.4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第64-65页
    5.3 麦玉轮作田与春玉米连作田碳储量比较第65页
    5.4 总有机碳与颗粒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关系第65-66页
    5.5 讨论第66-67页
    5.6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68-70页
    6.1 麦玉轮作田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68页
    6.2 春玉米连作田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68-69页
    6.3 讨论第69页
    6.4 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7.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70页
    7.2 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70页
    7.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70-71页
    7.4 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71页
    7.5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特征
下一篇:Impacts of Diverse Fertilizer Managements on Biodiversity of Weed and Soil Seed Bank i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and Winter Wheat-Summer Fallow Rotation Systems in Guanzhong P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