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电动汽车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汽车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及ADAMS软件介绍 | 第19-27页 |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19-22页 |
2.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19-21页 |
2.1.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 第21-22页 |
2.2 ADAMS软件介绍 | 第22-26页 |
2.2.1 ADAMS软件概述 | 第22-23页 |
2.2.2 ADAMS软件模块简介 | 第23-24页 |
2.2.3 ADAMS/Car建模简介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27-44页 |
3.1 ADAMS/CAR建模基础 | 第27-29页 |
3.1.1 模型的抽象简化 | 第27页 |
3.1.2 整车建模的相关参数 | 第27-29页 |
3.2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29-43页 |
3.2.1 柔性轴模型的建立 | 第29-34页 |
3.2.2 前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2.3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2.4 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2.5 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3.2.6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2.7 动力总成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8 传动系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2.9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整车动力学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44-72页 |
4.1 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44-60页 |
4.1.1 蛇行试验 | 第45-48页 |
4.1.2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试验 | 第48-51页 |
4.1.3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 | 第51-55页 |
4.1.4 稳态回转试验 | 第55-60页 |
4.1.5 操纵稳定性总体评价 | 第60页 |
4.2 平顺性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60-67页 |
4.2.1 随机不平路面输入试验 | 第61-64页 |
4.2.2 脉冲输入行驶试验 | 第64-67页 |
4.3 制动性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67-71页 |
4.3.1 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4.3.2 仿真结果输出 | 第68-69页 |
4.3.3 结果评价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参数匹配优化分析 | 第72-80页 |
5.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72-73页 |
5.2 矩阵型权重分析法 | 第73-76页 |
5.3 优化方案的选取与验证 | 第76-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