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均匀圆阵的天波OTH雷达信号处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 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天波雷达性能与多径问题 | 第13-19页 |
2.1 天波雷达性能指标 | 第13-15页 |
2.1.1 探测距离与空间可用性 | 第13-14页 |
2.1.2 探测精度分析 | 第14-15页 |
2.1.3 时间可用性 | 第15页 |
2.2 天波雷达多径问题 | 第15-18页 |
2.2.1 多径原理 | 第15-16页 |
2.2.2 多模原理 | 第16-17页 |
2.2.3 多模多径带来的问题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天波雷达建模研究平台 | 第19-43页 |
3.1 研究平台总体设计 | 第19-26页 |
3.1.1 平台整体流程设计 | 第19-21页 |
3.1.2 交互界面设计 | 第21-22页 |
3.1.3 收发阵列选择 | 第22-26页 |
3.2 研究平台电离层建模 | 第26-35页 |
3.2.1 电离层传输与MQP模型 | 第26-31页 |
3.2.2 电离层信道仿真 | 第31-34页 |
3.2.3 天波多径信号产生 | 第34-35页 |
3.3 研究平台多径信号检测 | 第35-42页 |
3.3.1 波束形成 | 第35-38页 |
3.3.2 多普勒处理 | 第38-39页 |
3.3.3 未消除多径的CFAR检测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圆阵天波多径识别算法研究 | 第43-51页 |
4.1 多径识别 | 第43-44页 |
4.1.1 多径解决方法 | 第43页 |
4.1.2 圆阵多径识别 | 第43-44页 |
4.2 基于SBL多径识别 | 第44-48页 |
4.2.1 圆阵SBL建模 | 第44-46页 |
4.2.2 SBL多径识别算法 | 第46-48页 |
4.3 仿真结果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4.3.1 多径杂波识别 | 第48页 |
4.3.2 小间隔相关信源多径识别 | 第48-49页 |
4.3.3 不同快拍数下的估计精度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圆阵天波多径抑制算法研究 | 第51-66页 |
5.1 多径抑制技术 | 第51-52页 |
5.1.1 多径抑制技术 | 第51页 |
5.1.2 RAB算法抑制多径 | 第51-52页 |
5.2 多径抑制RAB算法 | 第52-59页 |
5.2.1 基于DC优化的问题建模 | 第52-55页 |
5.2.2 基于DC优化的RAB算法研究 | 第55-58页 |
5.2.3 基于DC优化的RAB迭代步骤 | 第58-59页 |
5.3 仿真结果性能分析 | 第59-65页 |
5.3.1 多径杂波抑制后检测结果 | 第59-62页 |
5.3.2 算法输出信干噪比 | 第62-63页 |
5.3.3 秩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