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1-27页 |
1 脂肪肝的定义及分类 | 第11页 |
2 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 第11-12页 |
3 NAFLD 的发病机制 | 第12-17页 |
·初次打击 | 第12-15页 |
·IR | 第12-13页 |
·脂质代谢紊乱 | 第13页 |
·相关因子 | 第13-15页 |
·SREBP | 第14页 |
·LXRs | 第14-15页 |
·其它因子 | 第15页 |
·二次打击 | 第15-17页 |
·氧化应激 | 第15-16页 |
·脂质过氧化 | 第16页 |
·相关因子 | 第16-17页 |
·TNF-α | 第16-17页 |
·PPAR-α | 第17页 |
·细胞色素P450 | 第17页 |
4 NAFLD 的模型 | 第17-20页 |
·体内模型 | 第18-19页 |
·营养失调性大鼠脂肪肝模型 | 第18-19页 |
·毒物或药物中毒性脂肪肝模型 | 第19页 |
·特殊品系动物和其他脂肪肝模型 | 第19页 |
·体外模型 | 第19-20页 |
5 抗NAFLD 的药物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降血脂类药物 | 第20-21页 |
·苯氧乙酸类药物 | 第20-21页 |
·他汀类药物 | 第21页 |
·保肝类药物 | 第21-22页 |
·胰岛素增敏剂 | 第21页 |
·熊去氧胆酸(Ursodexycholicacid UDCA) | 第21-22页 |
·谷胱甘肽(GSH) | 第22页 |
·维生素E | 第22页 |
·乙酮可可碱(PTX) | 第22页 |
6 NAFLD 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病因病机 | 第23页 |
·中药防治 | 第23-25页 |
7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7-55页 |
1 材料 | 第27-28页 |
·药物与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2 方法 | 第28-33页 |
·高脂乳剂制备 | 第28页 |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 第28-29页 |
·动物处理和标本采集 | 第29页 |
·观察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 第29-33页 |
·一般情况 | 第29页 |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 第29页 |
·肝指数 | 第29页 |
·血脂水平的测定 | 第29-30页 |
·肝功的测定 | 第30页 |
·血清中FFA 的测定 | 第30页 |
·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测定 | 第30页 |
·肝中脂质水平 | 第30页 |
·肝脏中SOD、MDA 的测定 | 第30-31页 |
·肝组织中LXR-α、SREBP-1c m RNA 的表达 | 第31-3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3 结果 | 第33-49页 |
·一般情况 | 第33-35页 |
·肉眼观察 | 第35-36页 |
·光镜观察 | 第36-37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脏细胞脂肪变性情况的影响 | 第37-38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指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39-40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中脂质水平的影响 | 第40-41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血清FFA 的影响 | 第42-43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血清FBS、FINS 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 | 第43-44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脏中SOD、MDA 的影响 | 第44-46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组织中LXR αm RNA 的表达的影响 | 第46-47页 |
·FTZ 对NAFLD 大鼠肝组织中SREBP-1c m RNA 的表达的影响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3页 |
·NAFLD 动物模型 | 第49-50页 |
·脂肪酸代谢紊乱与NAFLD 形成的关系 | 第50-51页 |
·肝功与NAFLD 的关系 | 第51页 |
·IR 与NAFLD 的关系 | 第51页 |
·氧化应激与NAFLD 的关系 | 第51-52页 |
·SREBP-1c 参与调节脂肪酸的合成以及与NAFLD 形成的关系 | 第52-53页 |
·LXR α调控SREBP-1c 的转录参与NAFLD 形成的关系 | 第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