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公民有序参与--基于曹家巷案例的探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4-22页
        1.2.1 国内外关于公民参与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关于公民有序参与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有关自治改造的研究第18-20页
        1.2.4 总结与评述第20-22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1 研究目的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2页
        1.3.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3-26页
        1.4.1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4.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2章 公民有序参与相关理论第26-33页
    2.1 核心概念第26-28页
        2.1.1 治理现代化第26-27页
        2.1.2 公民有序参与第27-28页
    2.2 治理与公民参与的相关理论探讨第28-32页
        2.2.1 治理与善治理论第28-29页
        2.2.2 合作博弈理论第29-30页
        2.2.3 公共选择理论第30-31页
        2.2.4 公民资格理论与积极的公民资格理论第31-32页
    2.3 治理现代化与公民有序参与的关系第32-33页
第3章 曹家巷自治改造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第33-49页
    3.1 项目情况第33-35页
        3.1.1 项目基本情况及实施难点第33-34页
        3.1.2 项目实施背景及工作思路第34-35页
    3.2 自治改造模式第35-36页
        3.2.1 自治改造概念第35页
        3.2.2 自治改造模式与传统改造的区别第35-36页
    3.3 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中公民有序参与情况第36-49页
        3.3.1 组织化参与第36-39页
        3.3.2 规制化参与第39-40页
        3.3.3 合法化参与第40-42页
        3.3.4 理性化参与第42-45页
        3.3.5 公开化参与第45-49页
第4章 对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中公民有序参与的讨论与分析第49-62页
    4.1 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中公民有序参与的讨论第49-53页
        4.1.1 从积极的公民资格理论分析第49页
        4.1.2 从阿斯汀的阶梯理论分析第49-50页
        4.1.3 从政府、公民两端分析有序参与第50-53页
    4.2 曹家巷自治改造模式中公民有序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53-62页
        4.2.1 存在问题第53-58页
        4.2.2 产生原因及其思考第58-62页
第5章 完善我国基层治理中公民有序参与的思考及建议第62-70页
    5.1 完善我国基层治理中公民有序参与的思考第62-65页
        5.1.1 有序参与既要尊重多数、又要保护少数,更要重视法治第62-63页
        5.1.2 有序参与要重视公民参与渠道的构建第63-64页
        5.1.3 有序参与要重视公民的参与能力培训第64页
        5.1.4 有序参与要重视第三方组织的参与融合第64-65页
    5.2 完善我国基层治理中公民有序参与的建议第65-70页
        5.2.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提供有序参与保障第65-66页
        5.2.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畅通有序参与渠道第66-68页
        5.2.3 加强参与能力培训,提高有序参与素质第68-69页
        5.2.4 融合专业社会组织,提升有序参与质效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形势下安岳县工业园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AY管道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