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术成像深度提高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前言 | 第8页 |
1.2 OCT技术简介 | 第8-9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9-12页 |
1.3.1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2 光学相干层析术成像原理 | 第13-22页 |
2.1 时域OCT | 第13-15页 |
2.1.1 时域OCT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1.2 时域OCT的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2.2 频域OCT | 第15-18页 |
2.2.1 频域OCT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2.2 频域OCT的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2.3 频域OCT的系统性能与参数 | 第18-21页 |
2.3.1 纵向分辨率 | 第18-19页 |
2.3.2 横向分辨率 | 第19页 |
2.3.3 焦深 | 第19-20页 |
2.3.4 系统信噪比 | 第20-21页 |
2.3.5 成像速度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干涉合成孔径显微算法的研究 | 第22-36页 |
3.1 研究意义与原理 | 第22-23页 |
3.1.1 传统频域OCT算法的缺陷 | 第22-23页 |
3.1.2 干涉合成孔径显微算法的引入 | 第23页 |
3.2 ISAM算法的理论模型 | 第23-28页 |
3.2.1 逆问题的提出 | 第24页 |
3.2.2 高斯光束传输模型 | 第24-26页 |
3.2.3 ISAM的前向模型 | 第26-27页 |
3.2.4 逆问题的解决 | 第27-28页 |
3.3 ISAM算法的实现 | 第28-30页 |
3.4 基于非均匀傅里叶变换的ISAM算法 | 第30-33页 |
3.4.1 ISAM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3.4.2 非均匀傅里叶变换 | 第30-32页 |
3.4.3 实现流程 | 第32-33页 |
3.5 算法效果与应用范围分析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ISAM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4.1 光纤式SDOCT实验 | 第36-39页 |
4.1.1 光纤式SDOCT系统 | 第36-37页 |
4.1.2 光纤式SDOCT成像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4.2 μOCT实验 | 第39-43页 |
4.2.1 μOCT系统 | 第39-41页 |
4.2.2 μOCT成像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4.3 改进算法的提升 | 第43-44页 |
4.4 对生物样品的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亚表面损伤检测 | 第47-58页 |
5.1 亚表面损伤的研究意义 | 第47页 |
5.2 TIRM和μOCT双系统联动测量系统 | 第47-50页 |
5.2.1 技术路线 | 第47-48页 |
5.2.2 检测系统 | 第48-50页 |
5.3 TIRM与μOCT双系统的标定 | 第50-53页 |
5.3.1 标定原理 | 第50-52页 |
5.3.2 标定实验与结果 | 第52-53页 |
5.4 亚表面损伤的评估与分析 | 第53-57页 |
5.4.1 亚表面损伤的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5.4.2 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58页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58-59页 |
6.3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