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缘起:浙江海防——从清代早期到1840年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的时间范围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地域范围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的对象 | 第16页 |
1.3.4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3.5 研究方法及视角 | 第17页 |
1.4 研究重点 | 第17-19页 |
2. 清代前期浙江海防的发展 | 第19-30页 |
2.1 清代前期浙江水军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19页 |
2.2 "重防其出"观念下清代前期的浙江海防 | 第19-25页 |
2.2.1 "海禁"与"迁界"下的浙江 | 第19-23页 |
2.2.2 海上禁令的日益严峻 | 第23-25页 |
2.3 早期海上外来侵略中的浙江 | 第25-28页 |
2.3.1 越南 | 第26页 |
2.3.2 英国 | 第26-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3. 清代前期浙江海防的组织分布特征 | 第30-47页 |
3.1 清代海防建筑的变化 | 第30-38页 |
3.1.1 清代海防建筑的来源 | 第30-34页 |
3.1.2 清代前期浙江沿海城市的海防基本情况 | 第34-38页 |
3.2 海防建筑的自身布局特征 | 第38-42页 |
3.2.1 城池选址充分利用天然优势 | 第38-40页 |
3.2.2 城内道路布局的精妙构思 | 第40-41页 |
3.2.3 炮台烽堠选址高而险 | 第41-42页 |
3.3 清代浙江海防的总分布特点 | 第42-46页 |
3.3.1 密集散落分布的防御工事 | 第42-43页 |
3.3.2 经纬交织的层层布防 | 第43-44页 |
3.3.3 浙江沿海布防缓急有所差别 | 第44-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4. 清代前期浙江海防建筑的营造特征 | 第47-54页 |
4.1 城寨防卫设施中的一般形制 | 第47-48页 |
4.2 城寨防卫设施中的独特的"天窗" | 第48-50页 |
4.3 清代前期浙江沿海炮台的形制 | 第50-52页 |
4.4 烽堠(烽火台) | 第52-54页 |
5. 关于清代前期浙江海防建筑的若干问题 | 第54-64页 |
5.1 清代前期的浙江海防建筑在海防史上的成败 | 第54-58页 |
5.1.1 清代前期的海防成就及浙江海防建筑在清代前期的作用 | 第54-56页 |
5.1.2 浙江海防建筑在清代后期节节败退的原因 | 第56-58页 |
5.2 从海防建筑看"防务重心转移说" | 第58-64页 |
5.2.1 "防务重心转移说"的提出 | 第58-61页 |
5.2.2 从海防建筑的角度讨论"防务重心转移说" | 第61-62页 |
5.2.3 浙江在海防防务中占据总要地位的原因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