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番茄果实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1 番茄果实的糖分组成及果实不同成熟期的糖分积累 | 第14-15页 |
1.1.1 番茄果实糖分组成特点 | 第14-15页 |
1.1.2 茄科植物光合同化物的合成、转运、卸载及在果实中的代谢途径 | 第15页 |
1.2 番茄果实有机酸合成与积累机理 | 第15-16页 |
1.3 番茄果实的氨基酸组成及不同成熟期氨基酸组分的动态变化 | 第16-17页 |
2 代谢组分析及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 第17-22页 |
2.1 代谢组学 | 第17-19页 |
2.1.1 代谢组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 第17-18页 |
2.1.2 植物代谢组学 | 第18-19页 |
2.2 GC-MS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3 代谢组学在果实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第20-21页 |
2.4 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樱桃番茄和普通番茄品质指标及氨基酸组成比较 | 第24-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1.3 方法 | 第26-28页 |
1.3.1 品质相关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1.3.2 氨基酸成分测定 | 第27-28页 |
1.3.2.1 人体、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 | 第27页 |
1.3.2.2 各种人体EAA占TAA的相对含量 | 第27-28页 |
1.3.2.3 味觉氨基酸含量 | 第28页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1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 | 第28-29页 |
2.2 番茄果实糖酸含量比较 | 第29页 |
2.3 番茄果实中V_c和番茄红素含量比较 | 第29-30页 |
2.4 番茄果实中氨基酸成分差异比较 | 第30-32页 |
2.4.1 氨基酸总量及种类 | 第30-31页 |
2.4.2 人体EAA质量分数及其组成 | 第31页 |
2.4.3 CEAA含量及其占TAA比例 | 第31-32页 |
2.4.4 味觉氨基酸含量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番茄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 第3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1.2 指标测定 | 第35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2.1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2.2 番茄果实品质评价因素主成分分析 | 第36-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番茄果实重要风味物质GC-MS检测的衍生化条件筛选 | 第4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1.2 方法 | 第41-42页 |
1.2.1 衍生化处理 | 第41页 |
1.2.2 条件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2.1 谱图分析 | 第42-44页 |
2.2 坚熟期番茄果实各物质GC-MS谱的出峰个数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五章 高品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特征成分分析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1.3 试验药品 | 第49-50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50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2.1 不同成熟期番茄果实中氨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50-51页 |
2.2 不同成熟期番茄主要品质特征成分GC-MS总离子色谱图 | 第51-53页 |
2.3 不同成熟期番茄果实品质成分代谢物鉴定 | 第53-55页 |
2.4 不同成熟期番茄果实特征物质成分中的糖酸含量比较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全文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