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空间重构下合肥老城区居民生活空间优化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1.1 城市空间研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第16页
        1.1.2 社会空间重构,城市生活受到关注第16页
        1.1.3 老城区的空间品质提升对合肥都市圈构建至关重要第16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2.2 研究意义第17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1.3.3 研究范围及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城市生活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生活空间第20-22页
    2.2 社会空间重构第22页
    2.3 社会分层理论第22-23页
    2.4 城市生活方式理论第23页
    2.5 宜居城市第23-24页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4-27页
    3.1 国外关于城市生活空间的相关研究第24-25页
    3.2 国内关于城市生活空间的相关研究第25-27页
第四章 合肥老城区生活空间的演变第27-32页
    4.1 合肥市及其老城区的概况第27页
        4.1.1 地理概况第27页
        4.1.2 行政区划第27页
    4.2 合肥市老城区发展沿革第27-29页
        4.2.1 老城区形成阶段(——1949)第28页
        4.2.2 老城区城市建设缓步发展阶段(1949——1972)第28页
        4.2.3 老城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阶段(1972——2005)第28页
        4.2.4 老城区城市转型发展阶段(2006 至今)第28-29页
    4.3 老城区生活空间变迁第29-32页
        4.3.1 居住空间的变迁第29页
        4.3.2 消费空间的变迁第29-30页
        4.3.3 休闲娱乐空间的变迁第30-32页
第五章 合肥老城区生活空间的分布格局第32-40页
    5.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32页
        5.1.1 研究区域第32页
        5.1.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32页
    5.2 总体生活空间分布特征第32-33页
    5.3 居住空间分布特征第33-34页
    5.4 休闲空间分布特征第34-35页
    5.5 消费空间分布特征第35-38页
    5.6 影响因素分析第38-40页
        5.6.1 人口分布因素第38-39页
        5.6.2 区域经济水平第39页
        5.6.3 交通便捷程度第39页
        5.6.4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第39页
        5.6.5 城市生活品质第39-40页
第六章 宜居老城生活空间舒适度评价第40-52页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0-42页
        6.1.1 调查数据获取第40页
        6.1.2 评价指标系统确立第40-41页
        6.1.3 权重的确定第41-42页
    6.2 评价模式与结果第42-43页
    6.3 数据处理结果第43-52页
        6.3.1 合肥老城区生活空间舒适度评价总体分析第44-45页
        6.3.2 各街道生活空间舒适度评价对比分析第45-52页
第七章 合肥老城区居民生活空间的优化策略第52-57页
    7.1 优化原则第52页
        7.1.1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第52页
        7.1.2 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第52页
        7.1.3 体现城市特点和可持续发展性第52页
    7.2 优化策略第52-57页
        7.2.1 优化城市居住空间,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第52-53页
        7.2.2 扩张城市休闲文化空间,提升了市民文化生活品质第53-54页
        7.2.3 优化城市消费空间,提升消费场所的商业品质第54-55页
        7.2.4 优化城市交通空间,倡导绿色环保出行理念第55页
        7.2.5 科学规划,构建宜居老城高品质生活圈层第55-5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8.1 主要结论第57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57-58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龄混合社区养老地产模式探究
下一篇:构建城市公园景观活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