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细菌培养条件优化及其生态功能

致谢第6-7页
序言第7-8页
文中缩写说明第8-9页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1 引言第21-41页
    1.1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甲烷第21-22页
        1.1.1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第21页
        1.1.2 温室气体甲烷第21-22页
    1.2 甲烷氧化与嗜甲烷微生物第22-34页
        1.2.1 甲烷好氧氧化及其微生物第22-26页
        1.2.2 甲烷厌氧氧化及其微生物第26-34页
    1.3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的影响因素第34-37页
        1.3.1 营养条件对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的影响第35-36页
        1.3.2 培养条件对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的影响第36-37页
    1.4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的生态效益第37-39页
        1.4.1 淡水生境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的生态效益第37-38页
        1.4.2 海洋生境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的生态效益第38-39页
    1.5 论文研究目标及基本思路第39-41页
2 环境条件对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的影响研究第41-59页
    前言第4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2.1.1 活性污泥与培养基第41-42页
        2.1.2 短期批次试验第42-43页
        2.1.3 长期批次试验第43-44页
        2.1.4 DNA抽提与PCR扩增第44-45页
        2.1.5 克隆与测序第45页
        2.1.6 系统发育分析第45页
        2.1.7 化学分析第45-46页
    2.2 公式推导第46-48页
        2.2.1 扩展的阿伦尼乌斯方程推导第46-48页
        2.2.2 修正的安东尼奥方程推导第48页
    2.3 结果第48-55页
        2.3.1 温度、pH和盐度对N-DAMO细菌的短期影响第48-50页
        2.3.2 温度、pH和盐度对N-DAMO细菌的长期影响第50-55页
    2.4 讨论第55-58页
        2.4.1 温度对N-DAMO细菌的影响第55-56页
        2.4.2 pH对N-DAMO细菌的影响第56-57页
        2.4.3 盐度对N-DAMO细菌的影响第57-58页
    2.5 小结第58-59页
3 微量元素对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的影响研究第59-75页
    前言第5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3.1.1 活性污泥与培养基第59页
        3.1.2 微量元素短期影响试验第59页
        3.1.3 微量元素长期影响试验第59-60页
        3.1.4 微量元素影响验证试验第60页
        3.1.5 序批式反应器运行第60-61页
        3.1.6 定量PCR第61页
        3.1.7 荧光原位杂交第61页
        3.1.8 化学分析第61页
    3.2 结果第61-70页
        3.2.1 微量元素对N-DAMO细菌的短期影响第61-63页
        3.2.2 微量元素对N-DAMO细菌的长期影响第63-65页
        3.2.3 培养基微量元素改良结果验证第65-66页
        3.2.4 培养基微量元素改良结果应用第66-70页
    3.3 讨论第70-74页
        3.3.1 N-DAMO代谢途径中的微量元素第70-71页
        3.3.2 N-DAMO细菌团聚体第71-72页
        3.3.3 微量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工程和生态意义第72-74页
    3.4 小结第74-75页
4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菌引物优化研究第75-92页
    前言第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4.1.1 试验样品第75-76页
        4.1.2 理化因子分析第76页
        4.1.3 DNA提取与PCR扩增第76-77页
        4.1.4 克隆与测序第77页
        4.1.5 生物统计学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第77-78页
        4.1.6 稳定同位素活性测试第78页
    4.2 结果第78-89页
        4.2.1 富集物N-DAMO细菌基因序列第78-81页
        4.2.2 新PCR引物设计第81-82页
        4.2.3 新PCR引物的特异性、有效性和灵敏度第82-85页
        4.2.4 引物和退火温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第85-87页
        4.2.5 定量PCR引物优化第87-89页
    4.3 讨论第89-90页
        4.3.1 原NC10门特异性PCR引物存在的缺陷第89-90页
        4.3.2 新PCR引物可能仍存在的风险第90页
    4.4 小结第90-92页
5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对滨海湿地甲烷汇的影响研究第92-113页
    前言第9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2-97页
        5.1.1 试验样品第92-93页
        5.1.2 理化因子分析第93-94页
        5.1.3 沉积物甲烷产生、氧化和排放速率测量第94-95页
        5.1.4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95-97页
    5.2 结果第97-109页
        5.2.1 沉积物中甲烷和各类电子受体垂直分布特征第97-101页
        5.2.2 不同深度沉积物净甲烷产生速率第101-102页
        5.2.3 不同深度沉积物各类甲烷氧化速率第102-103页
        5.2.4 甲烷氧化微生物菌群结构第103-105页
        5.2.5 次表层沉积物含有丰富的N-DAMO细菌第105-109页
    5.3 讨论第109-112页
        5.3.1 滨海湿地可以是弱的大气甲烷汇第109-110页
        5.3.2 甲烷氧化菌之间的竞争与生态位分离第110-112页
    5.4 小结第112-11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3-118页
    6.1 主要结论第113-116页
    6.2 创新点第11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6页
个人简历第136页
研究生阶段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6-141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36-139页
    获得专利情况第139-141页
    获得奖励情况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改性钛基光催化剂及光解甘油产氢性能和机理研究
下一篇:海岛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陆岛联动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