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完善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分析 | 第11-18页 |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2页 |
1.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11页 |
2.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 第12-14页 |
1.所有权客体说 | 第12-13页 |
2.隐私权客体说 | 第13页 |
3.基本人权客体说 | 第13页 |
4.人格权客体说 | 第13-14页 |
(三)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体系 | 第14-16页 |
1.公民个人信息的非刑法保护 | 第14-15页 |
2.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 第15-16页 |
(四)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及适度性 | 第16-18页 |
1.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 第16页 |
2.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适度性 | 第16-18页 |
二、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我国刑法中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18-19页 |
1.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分类 | 第18-19页 |
2.《刑法修正案(九)》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19页 |
(二)当下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1.在立法手段上较为单一,前置法律缺位 | 第20页 |
2.对于罪名和罪刑规定有不足 | 第20页 |
3.案件定性标准不明确 | 第20-22页 |
三、域外国家或地区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及启示 | 第22-29页 |
(一)域外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有关规定 | 第22-26页 |
1.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 第22-24页 |
2.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 第24-26页 |
(二)域外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启示 | 第26-29页 |
1.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范围予以明确 | 第26-27页 |
2.完善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救济方式 | 第27-29页 |
四、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之完善建议 | 第29-33页 |
(一)健全前置性法律法规 | 第29页 |
1.应尽快颁布单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29页 |
2.完善刑法与行政法等前置性法律的衔接 | 第29页 |
(二)确定相关法律术语的内涵 | 第29-31页 |
1.明确“个人信息”的范围 | 第29-30页 |
2.界定“情节严重”的标准 | 第30-31页 |
(三)规定科学合理的法定刑 | 第31页 |
1.对罚金刑进行完善 | 第31页 |
2.根据犯罪主体区分刑罚 | 第31页 |
3.增加剥夺从业资格的规定 | 第31页 |
(四)完善救济制度 | 第31-33页 |
1. 采取自力救济为主、刑事公诉为辅的追诉机制 | 第31-32页 |
2. 设置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