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阿诗玛纪录片《霓裳阿诗玛》创作阐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1 民族服饰的国内研究案例 | 第12-15页 |
1.1.2 民族服饰的国外研究案例 | 第15-19页 |
1.2 类型化电影 | 第19页 |
1.3 本作品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 创作思路及方法 | 第20-22页 |
1.5 本作品创新点 | 第22页 |
1.6 工作流程 | 第22-25页 |
1.6.1 前期准备阶段 | 第23页 |
1.6.2 中期拍摄阶段 | 第23-24页 |
1.6.3 后期剪辑合成阶段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纪录片《霓裳阿诗玛》前期准备与剧本确立 | 第25-37页 |
2.1 纪录片《霓裳阿诗玛》的前期准备 | 第25-29页 |
2.1.1 创作背景 | 第25-28页 |
2.1.2 前期调研具体过程 | 第28-29页 |
2.2 纪录片《霓裳阿诗玛》剧本创作 | 第29-34页 |
2.2.1 主题确立 | 第29-31页 |
2.2.2 分镜头剧本 | 第31页 |
2.2.3 如何分析分镜头剧本 | 第31-32页 |
2.2.4 叙事方式 | 第32-33页 |
2.2.5 悬念设置在纪录片创作里的地位 | 第33-34页 |
2.3 影视资料镜头的设置 | 第34-36页 |
2.3.1 文献资料对于本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2.3.2 本纪录片包含的影视剧资料 | 第36页 |
2.4 分镜头脚本的撰写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纪录片《霓裳阿诗玛》中期拍摄 | 第37-44页 |
3.1 设备、场地的选取及依据 | 第39-40页 |
3.1.1 摄像机选取 | 第39页 |
3.1.2 辅助设备选取 | 第39-40页 |
3.2 人物采访设计之初 | 第40-42页 |
3.2.1 寻找采访对象,做好充分准备 | 第40-41页 |
3.2.2 营造彼此间认同感,创设良好的采访氛围 | 第41页 |
3.2.3 引导主题,把握主动 | 第41-42页 |
3.3 人物采访镜头的拍摄 | 第42-44页 |
3.3.1 构图 | 第42-43页 |
3.3.2 拍摄角度的选择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纪录片《霓裳阿诗玛》的后期剪辑与合成 | 第44-57页 |
4.1 素材可用性分析与选取 | 第45-47页 |
4.2 剪辑稿本的分析与撰写 | 第47-48页 |
4.3 纪录片的初编 | 第48页 |
4.4 精剪 | 第48-54页 |
4.4.1 画面剪接点的确立 | 第49页 |
4.4.2 镜头画面的组接 | 第49-50页 |
4.4.3 镜头画面的连贯性 | 第50-51页 |
4.4.4 影片剪辑节奏 | 第51-52页 |
4.4.5 如何挑选景深镜头 | 第52页 |
4.4.6 纵观影片输出环节 | 第52-53页 |
4.4.7 空镜头的处理 | 第53-54页 |
4.5 解说词创作 | 第54-55页 |
4.6 字幕的使用 | 第55-56页 |
4.7 成片输出 | 第56-57页 |
4.8 最终成片反馈与修改定稿 | 第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5.1 纪录片《霓裳阿诗玛》的意义与价值 | 第57页 |
5.2 《霓裳阿诗玛》的审美特性 | 第57-59页 |
5.3 导演创作总结(拍摄意识)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