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1.1 甘草属概述 | 第8-10页 |
1.1.1 甘草属植物形态 | 第8-9页 |
1.1.2 甘草属植物地理分布 | 第9页 |
1.1.3 甘草属植物的价值 | 第9-10页 |
1.2 SSR分子标记概述 | 第10-11页 |
1.2.1 SSR分子标记的定义 | 第10页 |
1.2.2 SSR分子标记的优点 | 第10页 |
1.2.3 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10-11页 |
1.2.4 SSR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3 遗传多样性的概述 | 第11-12页 |
1.3.1 遗传多样性定义 | 第11-12页 |
1.3.2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12页 |
1.3.3 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4-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2.2.1 甘草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6页 |
2.2.2 甘草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16-17页 |
2.2.3 甘草属植物SSR引物开发与筛选 | 第17页 |
2.2.4 甘草属植物SSR-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17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17-19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41页 |
3.1 甘草属植物基因组DNA检测 | 第19页 |
3.2 甘草属植物SSR引物的开发与设计 | 第19页 |
3.3 甘草属植物SSR引物的筛选 | 第19-21页 |
3.4 甘草属植物SSR-PCR扩增产物毛细管电泳检测 | 第21页 |
3.5 SSR引物在甘草属植物上扩增结果 | 第21-23页 |
3.6 同地区分布的甘草属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3-26页 |
3.6.1 同地区分布的甘草属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3-24页 |
3.6.2 同地区分布的甘草属遗传分化分析 | 第24-25页 |
3.6.3 同地区分布的甘草属种间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度分析 | 第25-26页 |
3.7 同域分布的甘草属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6页 |
3.7.1 同域分布的甘草属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6页 |
3.7.2 同域分布的甘草属遗传分化分析 | 第26页 |
3.8 甘草属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6-38页 |
3.8.1 甘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6-32页 |
3.8.2 胀果甘草遗传多样性 | 第32-33页 |
3.8.3 光果甘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35页 |
3.8.4 刺果甘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8页 |
3.9 甘草属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 | 第38页 |
3.10 甘草、刺果甘草、胀果甘草与光果甘草主成分分析(PCA) | 第38-39页 |
3.11 甘草属植物居群间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6页 |
4.1 甘草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 第41页 |
4.2 甘草属SSR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41-42页 |
4.3 甘草属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页 |
4.4 甘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3页 |
4.5 甘草属遗传分化分析 | 第43-44页 |
4.6 甘草属聚类分析 | 第44页 |
4.7 甘草属资源的保护策略 | 第44-46页 |
5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Abstract | 第54-55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