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论文--蔬菜设施园艺论文

生物炭对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淋失阻控的机制与效应

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5页
    1 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现状、环境风险第8-10页
        1.1 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现状第8页
        1.2 不合理施肥对环境的影响第8-10页
            1.2.1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第8-9页
            1.2.2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9页
            1.2.3 对水环境的影响第9页
            1.2.4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第9-10页
    2 生物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0-13页
        2.1 生物炭简介第10-11页
        2.2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1页
        2.3 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第11-12页
        2.4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2页
        2.5 展望第12-13页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花生壳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机制研究第15-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18页
        1.1 试验材料第15-16页
            1.1.1 吸附剂第15-16页
            1.1.2 吸附质第16页
        1.2 测定方法第16页
        1.3 试验设计第16-18页
            1.3.1 适宜溶液pH值确定预试验第16-17页
            1.3.2 适宜吸附温度确定预试验第17页
            1.3.3 热力学吸附试验第17-18页
            1.3.4 动力学吸附试验第18页
        1.4 数据处理第18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8-25页
        2.1 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18-19页
        2.2 吸附等温线第19-20页
        2.3 吸附动力学第20-22页
        2.4 吸附前后扫描电镜图(SEM)和能谱面扫描图(EDS)第22-23页
        2.5 吸附前后FTIR图谱第23页
        2.6 吸附前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3-25页
    3 讨论第25-26页
    4 结论第26-27页
第三章 载氮生物炭对设施菜地土壤NO_3~--N淋溶的影响第27-37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1.1 试验材料第27页
            1.1.1 供试土壤第27页
            1.1.2 供试载氮生物炭第27页
            1.1.3 供试蔬菜第27页
            1.1.4 淋溶试验装置第27页
        1.2 试验方法第27-29页
            1.2.1 植物和土壤采集第28页
            1.2.2 测定方法第28页
            1.2.3 数据分析第28-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2.1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淋滤液体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29-30页
        2.2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淋溶液NO_3~--N淋失量的影响第30-32页
        2.3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对淋滤液NH_4~+-N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2.4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2.5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土壤pH的影响第34页
        2.6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小白菜生物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第34-36页
    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37-47页
    1 试验操作方法第37-39页
        1.1 土壤总DNA的提取与纯化第37页
        1.2 PCR扩增第37页
        1.3 DGGE分析与条带回收第37-38页
        1.4 DGGE条带的纯化与克隆第38页
        1.5 测序与序列比对第38页
        1.6 数据分析第38-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2.1 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第39-40页
        2.2 土壤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第40页
        2.3 DGGE图谱分析第40-41页
        2.4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1-42页
        2.5 DGGE-cloning测序分析第42-44页
    3 讨论第44-46页
    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全文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Abstract第55-5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达乌里胡枝子传粉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甘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