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不同品种牛群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其SNP差异分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9-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30页
    第一章 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第14-22页
        1.1 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第14-15页
        1.2 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第15-16页
        1.3 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第16-18页
            1.3.1 临床诊断第16页
            1.3.2 试验室诊断第16页
            1.3.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辅助诊断第16-17页
            1.3.4 实验室诊断第17-18页
        1.4 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第18-20页
            1.4.1 子宫内疗法第18页
            1.4.2 全身疗法第18-19页
            1.4.3 生物疗法第19页
            1.4.4 激素疗法第19页
            1.4.5 中医疗法第19-20页
        1.5 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第20-22页
            1.5.1 严格操作规程第20页
            1.5.2 加强饲养管理第20-22页
    第二章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在农业中的应用第22-30页
        2.1 SNP标记的优点第22页
        2.2 SNP标记检测方法第22-30页
            2.2.1 经典的检测方法第22-23页
            2.2.2 高通量SNP检测技术第23-27页
            2.2.3 微进化研究进展第27-30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30-80页
    第三章 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第30-4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0-33页
            3.1.1 材料第30-31页
            3.1.2 仪器设备第31-32页
            3.1.3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3.2.1 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第33页
            3.2.2 调查地区奶牛场的基本情况第33-34页
            3.2.3 调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第34页
            3.2.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季节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3.2.5 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胎次相关性第35页
            3.2.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牧场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第35-36页
        3.3 讨论第36-38页
            3.3.1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胎次相关性第36-37页
            3.3.2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季节相关性第37页
            3.3.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牧场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牛子宫内容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第40-48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0-43页
            4.1.1 样品采集第40页
            4.1.2 主要培养基及配制第40-41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1-42页
            4.1.4 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42页
            4.1.5 细菌的实验室鉴定第42页
            4.1.6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第42-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4.3 讨论第46-47页
        4.4 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患子宫内膜炎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第48-54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8-49页
            5.1.1 试验材料第48页
            5.1.2 主要实验器材与试剂第48页
            5.1.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参数第48-49页
            5.1.4 数据计算第4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5.3 讨论第50-53页
            5.3.1 血液生理指标变化第50-52页
            5.3.2 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第52-53页
        5.4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牛子宫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第54-64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54-55页
            6.1.1 实验材料第54页
            6.1.2 生物试剂第54页
            6.1.3 普通试剂第54页
            6.1.4 牛子宫内容物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第54-5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5-62页
            6.2.1 细菌DNA提取第55-56页
            6.2.2 测序数据预处理统计及质控第56-57页
            6.2.3 OTU分析和物种注释第57页
            6.2.5 物种相对丰度展示第57-58页
            6.2.6 特定物种分类树展示第58-60页
            6.2.7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第60-61页
            6.2.8 基于OTU的Venn图第61-62页
        6.3 讨论第62-63页
        6.4 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郏县红牛和荷斯坦奶牛SNP差异分析第64-78页
        7.1 材料和方法第64-65页
            7.1.1 试验材料第64页
            7.1.2 试验试剂第64页
            7.1.3 主要溶液配制第64页
            7.1.4 试验方法第64-65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65-73页
            7.2.1 DNA提取及检测第65页
            7.2.2 SLAF-seq测序第65-70页
            7.2.3 郏县红牛和荷斯坦奶牛的群体遗传分析第70-71页
            7.2.4 Fst群体选择分析第71-73页
        7.3 讨论第73-76页
            7.3.1 荷斯坦奶牛和郏县红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分析第73页
            7.3.2 荷斯坦奶牛和郏县红牛差异基因分析第73-75页
            7.3.3 荷斯坦奶牛和郏县红牛群体选择分析第75-76页
        7.4 小结第76-78页
    第八章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附录第87-93页
    附录一 各种培养基制备第87-89页
    附录二 细菌革兰氏鉴定方法第89-90页
    附录三 溶液配制第90-91页
    附录四 血样DNA的提取第91-93页
导师简介第93-94页
作者简介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373通过负向调控Ⅰ型干扰素促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复制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复杂拉形件高柔性拉伸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