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湖南电台交通频道传播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6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传统媒体时期湖南交通频道的发展状况 | 第18-28页 |
第一节 交通广播产生的背景 | 第18-21页 |
一、汽车工业的发展 | 第18-20页 |
二、广播窄播化时代的到来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国交通广播的发展历史 | 第21-24页 |
一、交通广播的初创时期 | 第22页 |
二、交通广播的快速成长时期 | 第22-23页 |
三、交通广播的持续发展时期 | 第23页 |
四、交通广播面临挑战的时期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湖南交通频道的起源与特色 | 第24-28页 |
一、湖南交通频道的发展历史 | 第24-26页 |
二、湖南交通频道的发展特色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湖南交通频道的传播新语境 | 第28-45页 |
第一节 有益发展的政治环境 | 第29-32页 |
一、国家政策法规对交通广播的扶持 | 第29-30页 |
二、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进 | 第30-31页 |
三、国家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 | 第32-35页 |
一、交通广播仍具市场竞争力 | 第32-33页 |
二、移动客户端催生广播融合盈利模式 | 第33-34页 |
三、新媒体逐渐瓜分广告市场份额 | 第34-35页 |
四、广告时间减少渐成广播业界趋势 | 第35页 |
第三节 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 | 第35-40页 |
一、媒体分众化时代的到来 | 第35-37页 |
二、广播受众日趋年轻化 | 第37-40页 |
三、广播的主流地位受到新媒体冲击 | 第40页 |
第四节 利弊共存的技术环境 | 第40-45页 |
一、发展多元化的新媒体技术 | 第40-42页 |
二、行业竞争激烈的新媒体领域 | 第42-45页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湖南交通频道的传播策略 | 第45-65页 |
第一节 定位目标受众满足主要需求 | 第45-48页 |
一、交通广播受众群的特点 | 第45-46页 |
二、交通广播受众群的主要需求 | 第46-47页 |
三、立足目标受众设置频道节目 | 第47-48页 |
第二节 贴近受众生活打造传播内容 | 第48-51页 |
一、突出本土性 | 第48-49页 |
二、注重服务性 | 第49页 |
三、满足娱乐性 | 第49-50页 |
四、善用“非常态编排”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品牌运作提升频道形象 | 第51-55页 |
一、构建品牌系统统一频道视觉形象 | 第51-53页 |
二、打造精品栏目提高品牌美誉度 | 第53页 |
三、培养个性化主持增强品牌关注度 | 第53-54页 |
四、开展落地活动提升品牌口碑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媒介融合:立体建构传播渠道 | 第55-65页 |
一、合作发展多元化广播 | 第56页 |
二、开拓网络微电台市场 | 第56-57页 |
三、加强广播与微信的互动 | 第57-60页 |
四、开发智能终端App | 第60-62页 |
五、拓展电子商务业务 | 第62-65页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湖南交通频道的传播效果 | 第65-79页 |
第一节 湖南交通频道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 第65-73页 |
一、激速增长的受众规模 | 第65-68页 |
二、优势突出的收听时段 | 第68-70页 |
三、较强的节目竞争力 | 第70-72页 |
四、满意度较高的受众反馈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关于湖南交通频道未来发展的思考 | 第73-79页 |
一、坚持正面引导,承担社会责任 | 第74-75页 |
二、拓宽互动渠道,满足受众参与需求 | 第75-76页 |
三、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走媒介融合之路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附录一 湖南交通频道听众调查问卷 | 第85-87页 |
附录二 湖南交通频道听众反馈信息图示 | 第87-88页 |
附录三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