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沉积及结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棉花栽培种的分类第11页
    1.2 棉花纤维第11-17页
        1.2.1 棉花纤维细胞壁第11-12页
        1.2.2 棉花纤维的发育第12-15页
        1.2.3 棉花纤维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4 纤维结构物质生化组分是棉花纤维品质形成的基础第16-17页
        1.2.5 构成棉花纤维次生壁的生化结构组分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3 构成植物次生壁的苯丙烷类化合物第17-23页
        1.3.1 构成植物次生壁苯丙烷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单体第20-21页
        1.3.2 结构单体间的连接键方式第21页
        1.3.3 木质素的含量和结构的不均一性第21-22页
        1.3.4 研究苯丙烧类化合物结构单体的重要性第22-23页
    1.4 常用分析苯丙烷类化合物结构及其单体的方法第23-2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技术思路第24-26页
        1.5.1 研究目的第24页
        1.5.2 技术思路第24-26页
第二章 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显微荧光观察第26-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主要试剂与溶液第26页
        2.1.3 主要仪器第26页
        2.1.4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同发育阶段棉花纤维中木质素的沉积变化第30-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0页
        3.1.2 主要试剂与溶液第30页
        3.1.3 主要仪器第30-31页
        3.1.4 实验方法第31-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3.2.1 优化后的Klason法第33页
        3.2.2 优化后Klason法的验证第33-34页
        3.2.3 不同发育阶段棉花纤维中木质素含量的沉积动态第34-35页
        3.2.4 不同发育阶段棉花纤维组织化学染色第35-36页
    3.3 讨论第36-38页
第四章 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结构单体第38-4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4.1.1 材料第38页
        4.1.2 主要试剂与溶液第38页
        4.1.3 主要仪器第38-39页
        4.1.4 苯丙烷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结构单体的测定第39-4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4.2.1 标样的乙酰化产物第40-41页
        4.2.2 棉花纤维直接采用DFRC法降解处理第41-42页
        4.2.3 将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提取后再采用DFRC法降解第42页
    4.3 讨论第42-44页
第五章 棉花纤维中存在的与苯丙烷类化合物有关的官能团第44-5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5.1.1 实验材料第44页
        5.1.2 主要试剂与溶液第44页
        5.1.3 主要仪器第44-45页
        5.1.4 实验方法第45-4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5.2.1 不同处理对样品细胞壁的影响第46-47页
        5.2.2 不同处理后样品细胞壁FTIR结果第47-51页
    5.3 讨论第51-53页
第六章 棉花纤维中的苯丙烷类结构单元及其联接方式第53-57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6.1.1 实验材料第53页
        6.1.2 主要试剂第53页
        6.1.3 主要仪器第53页
        6.1.4 实验方法第53-5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6.3 讨论第55-57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57-60页
    7.1 结论第57-59页
        7.1.1 苯丙烷类化合物在棉花纤维中的沉积第57-58页
        7.1.2 棉花纤维中的苯丙烷类结构单体第58页
        7.1.3 棉花纤维中与苯丙烷类化合物有关的官能团第58页
        7.1.4 苯丙烷类结构单元及其联接方式第58-59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59页
    7.3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种农药在菊花浸泡过程中残留行为及环境水体中农药生物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玉米抗旱基因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