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顺煤矿采动覆岩导水特性及其探放水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矿井地质及采动覆岩力学特征分析 | 第18-34页 |
·矿井概况 | 第18页 |
·矿井地质特征 | 第18-21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19页 |
·井田地质特征 | 第19-21页 |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 第21-22页 |
·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 第22-25页 |
·采动覆岩力学特征分析 | 第25-32页 |
·上覆岩层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关键层破断规律分析 | 第26-30页 |
·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关键层方法预计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研究 | 第34-42页 |
·采动覆岩裂隙场的划分 | 第34-36页 |
·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 | 第36-39页 |
·影响导水裂缝带发育主要因素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覆岩导水裂缝带分布及其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42-58页 |
·数值模拟简介 | 第42页 |
·覆岩导水裂缝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42-50页 |
·计算模型及模拟方案 | 第42-44页 |
·覆岩破坏区的判据 | 第44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覆岩导水裂缝带渗流规律的COMSOL数值模拟 | 第50-56页 |
·数值模型及模拟方案 | 第50-51页 |
·导水裂隙的判据 | 第5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覆岩导水裂缝带分布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 第58-86页 |
·相似材料模拟简介 | 第58页 |
·覆岩导水裂缝带相似模拟模型设计 | 第58-62页 |
·模拟原型 | 第58页 |
·实验目的 | 第58页 |
·试验方案 | 第58-61页 |
·模型的制作与观测 | 第61-62页 |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 | 第62-78页 |
·覆岩破坏规律 | 第62-70页 |
·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分析 | 第70-73页 |
·采动位移场观测结果分析 | 第73-78页 |
·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回归分析 | 第78-84页 |
·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对比分析 | 第78-81页 |
·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回归分析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探放水设计及工程 | 第86-96页 |
·影响首采工作面安全回采富水区积水量 | 第86-87页 |
·探放水施工钻孔设计方案 | 第87-88页 |
·探放水效果评价 | 第88-94页 |
·煤矿老空放水有害气体水气分离装置研发 | 第88-89页 |
·探放水量效果评价 | 第89-93页 |
·校验孔水压效果评价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