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1-14页 |
·开采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特征实测研究 | 第18-46页 |
·教学三矿13012工作面概况 | 第18-21页 |
·重复开采工作面地质概况 | 第18-20页 |
·重复开采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 第20-21页 |
·重复开采工作面资源赋存情况 | 第21页 |
·13012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 第21-24页 |
·矿压观测的目的与内容 | 第21页 |
·矿压观测方案 | 第21-23页 |
·矿压观测时间安排 | 第23-24页 |
·13012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 第24-42页 |
·原始煤层区域的支架载荷分析 | 第24-28页 |
·分层开采区域的支架载荷分析 | 第28-32页 |
·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 第32-38页 |
·超前支承压力分析 | 第38-40页 |
·采场底板比压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6页 |
3 下分层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场数值模拟 | 第46-60页 |
·下分层开采工作面岩层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UDEC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模型的物理尺寸及边界条件 | 第47-49页 |
·模型的本构关系与属性参数 | 第49-50页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顶煤厚度为 2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 第50-53页 |
·顶煤厚度为 4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 第53-56页 |
·顶煤厚度为 6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分析 | 第60-70页 |
·下分层工作面围岩类型分析 | 第60-63页 |
·直接顶分类、老顶分级 | 第60-61页 |
·下分层开采工作面煤层赋存结构 | 第61-63页 |
·下分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结构类型及压力特征 | 第63-65页 |
·工作面支架-围岩结构类型 | 第63-64页 |
·工作面不同支架-围岩结构类型压力特征 | 第64-65页 |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围岩模型分析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 | 第70-86页 |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研究 | 第70-74页 |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初探 | 第70-71页 |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分析 | 第71-74页 |
·工作面端头支架的改进与适应型分析 | 第74-78页 |
·步移式端头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 第74-75页 |
·步移式端头支架基本结构 | 第75-76页 |
·移架工艺及适应性分析 | 第76-78页 |
·工作面煤壁片帮治理措施优化 | 第78-79页 |
·动态放顶煤工艺设计 | 第79-85页 |
·放顶煤参数设计原则 | 第80页 |
·顶煤可放厚度 | 第80-82页 |
·动态放煤工艺参数设计 | 第82-84页 |
·放煤效果分析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作者简历 | 第92-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