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罗兰蓝色花显色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4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2 非洲紫罗兰概述 | 第15-17页 |
·非洲紫罗兰简介 | 第15-16页 |
·非洲紫罗兰特点 | 第16页 |
·非洲紫罗兰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 花色研究及应用 | 第17-23页 |
·花色素种类 | 第17页 |
·花色素代谢途径 | 第17-18页 |
·花色基因 | 第18-19页 |
·F3′5′H 基因 | 第19-20页 |
·花色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花色改变方法 | 第21-23页 |
4 研究特点与创新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 第24-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材料采集与处理 | 第24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2 非洲紫罗兰色素定性分析 | 第24-26页 |
·色素类型定性测试 | 第24-25页 |
·类黄酮显色反应 | 第25-26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26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石油醚、盐酸和氨水检测 | 第26-27页 |
·类黄酮显色反应结果 | 第27-28页 |
·非洲紫罗兰色素成分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 第31-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试验样品处理 | 第31-32页 |
·试验仪器工作条件 | 第32页 |
·标准溶液制备 | 第32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 第32-33页 |
·Na、Mg、K、Ca、Fe 和Cu 含量分析 | 第33-36页 |
·回收试验 | 第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花瓣细胞pH 测定 | 第38-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仪器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F3′5′H 基因克隆 | 第42-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PCR 引物 | 第43页 |
·RNA 提取 | 第43-44页 |
·cDNA 制备 | 第44-45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45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RNA 浓度测定及电泳 | 第45-46页 |
·制备cDNA | 第46-47页 |
·PCR 扩增反应 | 第47-48页 |
·F3′5′H 基因分析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