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一)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2页 |
2. 法治中国理论 | 第12-13页 |
(二)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1. 对决策的理解 | 第13-14页 |
2. 对地方政府决策的理解 | 第14-15页 |
3.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的内涵 | 第15页 |
(三)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的实践意义 | 第15-18页 |
1. 有利于深化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 第16页 |
2. 能够从程序上限制地方政府权力 | 第16-17页 |
3.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追责机制 | 第17页 |
4. 有利于法治政府建设 | 第17-18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的现状 | 第18-24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的成效 | 第18-19页 |
1. 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 | 第18页 |
2. 决策程序逐步完善 | 第18-19页 |
3. 加强地方政府决策监督和跟踪 | 第19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1.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的立法不足 | 第19-20页 |
2.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的民主程度较弱 | 第20页 |
3. 政府决策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缺位 | 第20-21页 |
4.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程序度不高 | 第21-22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 | 第22-24页 |
1.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体制不合理 | 第22页 |
2.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责任虚置 | 第22-23页 |
3.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主体的程序理念缺失 | 第23-24页 |
4. 地方政府决策程序的权力分配存在不足 | 第24页 |
三、由国外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看我国该制度的提升 | 第24-26页 |
(一) 必须着力完善法治化的地方政府决策程序 | 第25页 |
(二) 必须切实强化地方政府决策程序监督 | 第25-26页 |
(三) 必须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决策 | 第26页 |
四、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程序法治化的完善 | 第26-36页 |
(一) 主体法治化 | 第26-27页 |
1. 完善地方行政组织法 | 第26-27页 |
2. 制定社会自治组织 | 第27页 |
3. 明确界定地方政府决策主体的科学内涵 | 第27页 |
4. 提升地方政府决策主体的总体素质 | 第27页 |
(二) 规则法治化 | 第27-29页 |
1. 合法行政 | 第27-28页 |
2. 权力合理配置 | 第28页 |
3. 加强合理性审查 | 第28-29页 |
(三) 完善地方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 第29-30页 |
1. 完善地方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 第29页 |
2. 完善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 第29-30页 |
3. 完善决策信息制度 | 第30页 |
4. 完善地方政府决策程序立法 | 第30页 |
(四) 监督法治化 | 第30-33页 |
1. 完善地方人大监督 | 第31-32页 |
2. 完善社会监督 | 第32-33页 |
3. 优化地方政府行政决策监督体制 | 第33页 |
(五) 责任法治化 | 第33-36页 |
1. 完善地方政府责任追究制 | 第33-34页 |
2. 注重地方政府决策程序责任追究的调查取证 | 第34页 |
3. 扩大地方政府决策程序的责任追究主体的范围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