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W1抗血小板的药效学研究 | 第14-28页 |
1 引言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材料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20页 |
·统计分析 | 第20页 |
3 结果 | 第20-25页 |
·诱导剂ADP加入量的确定 | 第20-21页 |
·阳性对照药-氯吡格雷给药量的确定 | 第21页 |
·W1药效强度的研究 | 第21-23页 |
·W1抗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 第23页 |
·W1体内药效时间的研究 | 第23-24页 |
·出(凝)血 时间的研究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28页 |
第二部分 W1抗血小板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 第28-39页 |
1. 引言 | 第28-29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材料 | 第29-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3 结果 | 第33-37页 |
·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和W1药效学的对比研究 | 第33-34页 |
·氨氯地平对氯吡格雷和W1药效学的对比研究 | 第34-35页 |
·辛伐他汀对氯吡格雷和W1药效学的对比研究 | 第35-36页 |
·奥美拉唑连续给药对氯吡格雷和W1药效学的对比研究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部分 W1抗血小板机制的初步研究 | 第39-47页 |
1 引言 | 第39-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45页 |
·血小板内c AMP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血小板活性指数(PRI) | 第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综述 | 第54-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