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圆特征恢复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5页 |
|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 ·阵列信号处理中信号非圆特征的应用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非圆信号及波束形成阵列输出信号模型 | 第17-24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非圆信号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 ·阵列输出模型及其相关知识 | 第19-22页 |
| ·问题模型 | 第19-21页 |
| ·阵列输出协方差矩阵及共轭协方差矩阵 | 第21-22页 |
| ·非圆特征恢复准则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利用信号非圆特征恢复的鲁棒波束形成 | 第24-40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Capon波束形成器 | 第24-27页 |
| ·非圆特征恢复对角加载鲁棒波束形成方法 | 第27-29页 |
| ·对角加载Capon波束形成 | 第27页 |
| ·非圆特征恢复对角加载鲁棒波束形成 | 第27-29页 |
| ·非圆特征恢复特征空间投影鲁棒波束形成方法 | 第29-32页 |
| ·特征空间投影鲁棒波束形成 | 第29-31页 |
| ·非圆特征恢复特征空间投影鲁棒波束形成 | 第31-32页 |
| ·计算机仿真 | 第32-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高阶非圆特征恢复鲁棒波束形成 | 第40-50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高阶非圆概念和定义 | 第40-41页 |
| ·高阶非圆特征恢复对角加载鲁棒波束形成 | 第41-43页 |
| ·高阶非圆特征恢复特征空间投影鲁棒波束形成 | 第43页 |
| ·计算机仿真 | 第43-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