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3-14页 |
·研究重点 | 第13页 |
·研究难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国内外农耕文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国内农耕文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外农耕文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国内外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国内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国外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述评与启示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4-34页 |
·SWOT分析法 | 第24-25页 |
·SWOT分析法简介 | 第24页 |
·SWOT分析法的局限性 | 第24-25页 |
·SWOT分析法的优化思路 | 第25页 |
·A'WOT战略模型简介 | 第25-27页 |
·A'WOT战略模型的构建 | 第27-34页 |
·确定A'WOT战略模型要素 | 第27页 |
·计算各战略因素力度 | 第27-31页 |
·计算因素总力度 | 第31-32页 |
·构造A'WOT战略四边形 | 第32页 |
·计算战略类型方位角 | 第32-33页 |
·确定战略态度 | 第33页 |
·确定最终战略 | 第33-34页 |
第4章 城口县河鱼乡的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及评价 | 第34-44页 |
·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赋存环境 | 第34-35页 |
·地理位置 | 第34页 |
·自然环境 | 第34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4-35页 |
·农耕历程 | 第35页 |
·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35-41页 |
·有形农耕文化旅游资源 | 第35-39页 |
·无形农耕文化旅游资源 | 第39-41页 |
·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 第41-44页 |
·分等定级评价 | 第41-42页 |
·综合评价 | 第42-44页 |
第5章 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 第44-52页 |
·优势(STRENGTH) | 第44-45页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 第44页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原真性好 | 第44页 |
·农耕景观观赏性较高 | 第44-45页 |
·农耕文化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强 | 第45页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强 | 第45页 |
·县域内部旅游区位良好 | 第45页 |
·劣势(WEAKNESS) | 第45-47页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等级低 | 第45-46页 |
·与周边区域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趋同性较强 | 第46页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薄弱 | 第46页 |
·开发资金不足 | 第46页 |
·专业人才匮乏,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6-47页 |
·机会(OPPORTUNITY) | 第47-50页 |
·城镇化快速推进催热乡愁体验 | 第47页 |
·区域交通格局改变提高可进入性 | 第47页 |
·各级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 | 第47-49页 |
·城口县成为渝东北地区旅游新热点 | 第49-50页 |
·威胁(THREAT) | 第50-52页 |
·新农村建设对农耕文化的冲击 | 第50页 |
·周边旅游地的遮蔽 | 第50-52页 |
第6章 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 | 第52-60页 |
·城口县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A'WOT战略模型要素 | 第52-53页 |
·计算战略因素力度 | 第53-57页 |
·确定战略因素估计强度 | 第53页 |
·确定战略要素相对重要性 | 第53-56页 |
·计算战略因素力度 | 第56-57页 |
·构造战略四边形 | 第57页 |
·计算战略类型方位角 | 第57-58页 |
·确定战略态度 | 第58页 |
·确定最终战略 | 第58-60页 |
第7章 基于实力开拓型战略的河鱼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 第60-64页 |
·政府主导,抢先开发 | 第60-61页 |
·突出产品体验性,打造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 第61页 |
·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知名度 | 第61-62页 |
·多渠道筹措开发资金 | 第62页 |
·创新开发模式 | 第62-63页 |
·加快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63-64页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