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论文

链格孢菌侵染对芒果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概述第13-14页
   ·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因素第14-17页
     ·品种第14页
     ·环境因素第14页
     ·田间管理技术第14-15页
     ·采收时间第15-16页
     ·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第16-17页
   ·链格孢(Alternaria)概述第17-20页
     ·链格孢的生物学特性第17页
     ·链格孢的危害第17-18页
     ·链格孢与植物的互作第18-19页
     ·链格孢毒素的污染第19-20页
     ·链格孢毒素的检测第20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第20-23页
第二章 贮藏条件对芒果腐烂指数的影响第23-29页
 引言第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药品与试剂第23页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配制第23-24页
     ·病原菌菌种复壮第24页
     ·受试芒果的预处理第24页
     ·接种处理第24页
     ·实验处理第24-25页
     ·腐烂指数的计算第25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贮藏时间对芒果腐烂指数的影响第25-26页
     ·贮藏温度对芒果腐烂指数的影响第26-27页
     ·贮藏光照对芒果腐烂指数的影响第27页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链格孢菌对芒果品质的影响第29-41页
 引言第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9页
     ·药品与试剂第29-30页
     ·试剂的配制第30-31页
     ·病原菌菌种复壮第31页
     ·受试芒果的预处理第31页
     ·接种处理第31-32页
     ·芒果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第32-33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链格孢菌对芒果果实还原糖的影响第34-35页
     ·链格孢菌对芒果果实可滴定酸的影响第35-36页
     ·链格孢菌对芒果果实Vc的影响第36-37页
     ·链格孢菌对芒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第37-38页
     ·链格孢菌对芒果果实pH的影响第38页
   ·讨论第38-41页
第四章 链格孢菌对芒果MDA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41-50页
 引言第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1页
     ·药品与试剂第41页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配制第41-42页
     ·病原菌菌种复活第42页
     ·受试芒果的预处理第42页
     ·接种处理第42页
     ·果实MDA及粗酶液提取第42-43页
     ·果实MDA含量及酶活性测定第43-44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链格孢菌对台农芒果实MDA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链格孢菌对台农芒果实APX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链格孢菌对台农芒果实PPO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链格孢菌对台农芒果实POD活性的影响第48页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芒果中链格孢霉毒素第50-57页
 引言第50-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1页
     ·药品与试剂第51页
     ·样品处理净化材料第51页
     ·液相色谱条件第51页
     ·质谱条件第51-52页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52页
     ·样品前处理方法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检测条件的选择第53页
     ·分析方法线性关系的测定第53-54页
     ·方法的回收率第54-55页
     ·样品测定第55-56页
   ·讨论第56-57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57-59页
   ·讨论第57-58页
     ·芒果的采后贮藏第57页
     ·芒果受病原菌的侵染后营养品质的变化第57页
     ·芒果受病原菌的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第57-58页
     ·腐烂芒果中链格孢毒素的污染水平及危害第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蔗杆状病毒群体的分子遗传变异及进化机制
下一篇:光周期、营养源和植物挥发物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