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宁浩电影研究的价值和背景 | 第9-11页 |
二、宁浩电影研究的学术现状 | 第11-14页 |
(一)与国外同类电影在风格和技法上的对比研究 | 第11-12页 |
(二)题材与内容上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叙事与表达上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配乐、方言及其他角度的研究 | 第14页 |
注释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信仰倾向与传统文化熏陶:宁浩电影中宗教元素运用的缘起 | 第15-18页 |
一、个人的信仰倾向性 | 第15-16页 |
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观念 | 第16-17页 |
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隐喻性的在场:宗教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 | 第18-33页 |
一、宗教元素在场景设置中的体现 | 第18-21页 |
(一)《疯狂的石头》中的香堂 | 第19页 |
(二)《黄金大劫案》中的教堂 | 第19-20页 |
(三)《疯狂的赛车》中的寺庙 | 第20-21页 |
二、宗教元素在线索道具中的体现 | 第21-24页 |
(一)《疯狂的石头》中的配饰 | 第21-22页 |
(二)《疯狂的赛车》中的降魔杵 | 第22页 |
(三)《无人区》中的佛珠 | 第22-23页 |
(四)《心花路放》中的佛像吊坠 | 第23-24页 |
三、宗教元素在台词中的运用 | 第24-32页 |
(一)《疯狂的石头》:对角色精神状态的暗示 | 第24-25页 |
(二)《疯狂的赛车》:表达对善恶本质的裁断 | 第25页 |
(三)《黄金大劫案》:展现对人生的思考及主角成长的顿悟 | 第25-27页 |
(四)《无人区》:表达对动物性与人性、文明与信仰的深刻思考 | 第27-32页 |
注释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意义的多元呈现:宗教意识在影片中的作用 | 第33-42页 |
一、为情节发展提供合理化逻辑前提 | 第33-34页 |
二、对人性善恶的表现与划分 | 第34-38页 |
三、展现法律秩序之外的生存秩序的建构准则 | 第38-40页 |
四、表达导演对人生本质问题的探讨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宁浩电影中宗教意识的社会价值 | 第42-50页 |
一、对信仰回归与道德境界提升的引导 | 第42-45页 |
二、对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展示,引发对社会底层的关注 | 第45-46页 |
三、引发人们对法律约束、道德自律、人性本我与信仰价值的思考 | 第46-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