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夷坚志》口传故事主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夷坚志》口传故事概况第16-28页
 第一节《夷坚志》口传者情况概述第16-20页
  一、直接口述者与间接口述者第16-18页
  二、长期转述型、短期转述型和萍水相逢型第18-20页
 第二节 口传者身份类型及洪迈与口传者之交游第20-24页
  一、官员类第20-21页
  二、平民类第21-22页
  三、僧道类第22页
  四、术士类第22-23页
  五、俚妇类第23页
  六、亲眷类第23-24页
 第三节《夷坚志》口传故事的分类概述第24-28页
  一、古代学者对《夷坚志》的分类第24-25页
  二、现代学者对《夷坚志》的分类第25-26页
  三、《夷坚志》口传故事的分类第26-28页
第二章《夷坚志》口传故事梦兆主题第28-42页
 第一节 科举仕途梦兆主题第29-34页
  一、士子科举主题第29-32页
  二、官员仕途主题第32-34页
 第二节 宋人生活梦兆主题第34-42页
  一、生死主题第35-37页
  二、生育主题第37-39页
  三、求助主题第39-42页
第三章《夷坚志》口传故事报应主题第42-58页
 第一节 忠孝节义报应主题第42-47页
  一、孝道果报第42-45页
  二、男女忘恩负义报第45-47页
 第二节 冤对报应主题第47-51页
  一、杀人报第47-49页
  二、杀动物报第49-51页
  三、损坏植物报第51页
 第三节 贪谋报应主题第51-58页
  一、贪官污吏报第52-53页
  二、百姓贪财好利报第53-58页
第四章《夷坚志》口传故事人事主题第58-72页
 第一节 人物传记主题第58-63页
  一、品行德义类第59-62页
  二、技术精湛类第62-63页
 第二节 博物杂记主题第63-72页
  一、博物主题第64-66页
  二、杂记主题第66-72页
第五章《夷坚志》口传故事主题对后世小说的影响第72-82页
 第一节 《夷坚志》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概述第72-74页
  一、宋元时期的继承与发展第72-73页
  二、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第73-74页
 第二节“三言”“二拍”对《夷坚志》主题的继承与发展第74-82页
  一、“三言”“二拍”对梦兆主题的继承与发展第74-78页
  二、“三言”“二拍”对报应主题的继承与发展第78-82页
结语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一第90-138页
附录二第138-1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30年来文学作品中的大学生群体研究--80年代大学生与21世纪大学生对比
下一篇:“三言二拍”公案题材小说的法律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