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髌股疼痛综合征概述 | 第11-13页 |
·髌股关节及其运动学 | 第11-12页 |
·髌股关节的稳定因素 | 第12-13页 |
·髌股疼痛综合征发病机制 | 第13-18页 |
·股四头肌VMO/VL激活顺序不同步 | 第13-14页 |
·髋部肌肉力量薄弱 | 第14-15页 |
·Q角 | 第15-16页 |
·膝关节周围肌肉及软组织过紧 | 第16-17页 |
·本体感觉缺失 | 第17-18页 |
·髌股疼痛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现状 | 第18-21页 |
·肌肉力量训练 | 第18-20页 |
·通过髌骨贴扎进行干预 | 第20-21页 |
·通过对肌肉过紧的进行牵拉放松进行干预 | 第21页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易化)技术 | 第21-23页 |
·PNF的特点 | 第22页 |
·PNF解剖学基础 | 第22页 |
·PNF的基本运动模式 | 第22-23页 |
·PNF的应用现状 | 第23页 |
·表面肌电 | 第23-25页 |
·sEMG在PFPS生物力学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 第24页 |
·sEMG在康复疗法选择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 | 第24-25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功能量表 | 第26页 |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PNF具体干预方案 | 第27-28页 |
·数据采集 | 第28-29页 |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准备具体操作步骤 | 第28页 |
·表面肌电采集 | 第28-29页 |
·测试动作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肌电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9-35页 |
·PSS主观评价量表结果 | 第29-30页 |
·下肢7块肌肉表面肌电MF在PNF干预前后的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患侧腿PNF干预前后的MF值比较 | 第30-31页 |
·健侧腿PNF干预前后的MF值比较 | 第31页 |
·下肢7块肌肉表面肌电MPF在PNF干预前后的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患侧腿PNF干预前后的MPF值比较 | 第31-32页 |
·健侧腿PNF干预前后下肢的MPF值比较 | 第32页 |
·下肢7块肌肉表面肌电IEMG在PNF干预前后的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患侧腿PNF干预前后的IEMG值比较 | 第32-33页 |
·健侧腿PNF干预前后的IEMG值比较 | 第33页 |
·下肢肌肉激活顺序在PNF干预前后的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 | 第33-35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5-39页 |
·PFPS患者在PNF干预前后的功能活动疼痛值分析与讨论 | 第35页 |
·PFPS患者在PNF干预前后的肌电图变化分析与讨论 | 第35-38页 |
·PFPS患者在PNF干预前后的MF/MPF值变化的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PFPS患者在PNF干预前后的IEMG值变化分析的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PFPS患者在PNF干预前后的七块肌肉激活顺序变化的分析与讨论 | 第37-38页 |
·PNF对PFPS的治疗效果分析与探讨 | 第38-3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39页 |
·建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