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4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的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二) 国内针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银行拨备制度的国际实践与动态拨备的必要性 | 第14-23页 |
一、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国际比较 | 第14-19页 |
(一) 美国 | 第14页 |
(二) 欧洲(除西班牙外) | 第14-16页 |
(三) 日本 | 第16页 |
(四) 西班牙 | 第16-19页 |
二、 国际银行业常规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 不同国家银行业拨备指标之间缺乏协调性,难以良性互动 | 第20-21页 |
(二) 国际银行业拨备计提比例的核定问题 | 第21页 |
(三) 信息披露透明度不足,拨备存在监管套利和利润平滑现象 | 第21-22页 |
(四) 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削弱了贷款损失拨备的逆周期调节功能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拨备的逆周期动态性在中国银行业的实证检验 | 第23-36页 |
一、 中国银行业拨备制度现状 | 第23-29页 |
(一) 新世纪以来朝着前瞻性(Forward-looking)拨备制度方向的探索 | 第23-24页 |
(二) 中国银行业拨备监管不足的现实表现 | 第24-26页 |
(三) 新旧巴塞尔协议对中国商业银行拨备的指导意义 | 第26-28页 |
(四) 动态拨备制度引入中国银行业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二、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29-36页 |
(一) 银行拨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二) 实证分析和结论 | 第30-36页 |
第四章 中国商业银行拨备监管指标的动态有效性研究 | 第36-48页 |
一、 商业银行指标达标要求时的模拟测算 | 第36-43页 |
(一) 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PTL)约束下的银行准备金要求 | 第36页 |
(二) 动态拨备的测算问题 | 第36-37页 |
(三) 信用成本测算问题:中国与西班牙信用成本的比较 | 第37-38页 |
(四) 动态拨备效率拐点问题 | 第38-39页 |
(五) 单个银行的拨备情景模拟与实际样本分析 | 第39-43页 |
(六) 多层银行不同贷款损失准备可能存在的隐性绩效竞争 | 第43页 |
二、 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敏感性与贷款损失拨备计提的联动关系 | 第43-47页 |
三、 总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中国银行业动态拨备制度的改进途径 | 第48-50页 |
一、 设计商业银行信贷数据仓库,不断增强内部评级系统 | 第48页 |
二、 差别监管与动态拨备池安排,相机监管与规则监管相辅相成 | 第48-49页 |
三、 统一拨备计提衡量体系,逐步与国际监管界接轨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一、 实证截面数据表 | 第55-57页 |
二、 世界部分国家拨备监管体系概览 | 第57-58页 |
三、 西班牙动态拨备模型介绍 | 第58-59页 |
四、 银行内部评级法简介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