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9页 |
| 一、 临时仲裁制度概述 | 第9-15页 |
| (一) 临时仲裁的历史起源 | 第9页 |
| (二) 临时仲裁的内涵 | 第9-11页 |
| (三) 临时仲裁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 (四) 国际航空领域引入临时仲裁的优势 | 第13-15页 |
| 1. 国际航空纠纷的特点 | 第13-14页 |
| 2. 国际航空领域引入临时仲裁的优势 | 第14-15页 |
| 二、 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立法及实践 | 第15-24页 |
| (一) 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立法 | 第15-18页 |
| 1. 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 | 第15-16页 |
| 2. 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 | 第16-18页 |
| (二) 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实践 | 第18-23页 |
| 1.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 第18-19页 |
| 2.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 第19-21页 |
| 3. 国际航空临时仲裁案例 | 第21-23页 |
| (三) 各国关于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立法及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4页 |
| 1. 我国临时仲裁的现状 | 第23页 |
| 2. 各国关于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立法及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4页 |
| 三、 我国建立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建议 | 第24-35页 |
| (一) 我国建立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 1. 完善我国的争议解决方式 | 第24-25页 |
| 2. 维护我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25页 |
| 3. 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 | 第25-26页 |
| (二) 我国建立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 1. 经济基础 | 第26页 |
| 2. 立法基础 | 第26-27页 |
| 3. 实践基础 | 第27页 |
| 4. 必要的平台和契机 | 第27-28页 |
| (三) 我国建立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建议 | 第28-35页 |
| 1. 以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为依托 | 第28-29页 |
| 2. 明确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法律地位和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 3. 合理界定国际航空仲裁协议 | 第30页 |
| 4. 合理确定仲裁员的范围、资格、任命方式及责任承担 | 第30-33页 |
| 5. 加强国内法院对国际航空临时仲裁的支持和监督力度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