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6-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基本理论概述 | 第8-17页 |
(一)会见、通信权利的基本概念 | 第8-11页 |
(二)会见、通信权利的本质特征 | 第11-13页 |
(三)会见、通信权利的主要功能 | 第13-14页 |
(四)会见、通信权利的立法现状 | 第14-17页 |
三、会见、通信权利主体问题分析 | 第17-20页 |
(一)会见、通信权利归属辨析 | 第17-19页 |
(二)律师的会见、通信权与犯罪嫌疑人的会见、通信权 | 第19-20页 |
四、会见、通信权利限制的合理限度 | 第20-24页 |
(一)会见、通信权利的限制 | 第20-23页 |
(二)会见、通信内容的界限 | 第23-24页 |
(三)“三类犯罪”批准制度 | 第24页 |
五、会见、通信权利的保障措施与救济 | 第24-28页 |
(一)自由沟通原则应当确立 | 第25页 |
(二)明确规定会见、通信权的例外限制 | 第25-26页 |
(三)对权利的限制绝非剥夺,应规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 第26-27页 |
(四)通过科技措施进行保障 | 第27-28页 |
六、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