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重庆地区陡崖岩体卸荷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绪论第8-15页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研究现状第10-14页
     ·岩石(体)强度理论研究第10-11页
     ·岩体卸荷和工程应用第11-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陡崖卸荷带宽度影响因素分析第15-31页
   ·典型陡崖卸荷带特性分析第15-20页
     ·南川区甄子岩第15-17页
     ·渝中区鹅岭公园第17-18页
     ·万州区太白岩第18-20页
   ·陡崖卸荷特性的数值模拟第20-30页
     ·滑移弯曲型第21-26页
     ·滑移压致拉裂型第26-28页
     ·弯曲拉裂型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陡崖卸荷带宽度研究第31-43页
   ·卸荷带宽度影响因素分析第31-37页
     ·坡度第31-33页
     ·坡高第33-34页
     ·结构面倾角第34-36页
     ·岩体强度第36-37页
   ·陡崖岩体卸荷带宽度发育分析第37-39页
   ·分析因素权重的确定与卸荷带宽度计算第39-41页
     ·分析因素系数确定第39-40页
     ·分析因素权重的确定与卸荷带宽度计算第40-41页
   ·实例分析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平面型卸荷带倾角计算第43-49页
   ·平面型卸荷带计算原理第43-46页
   ·实例验证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楔体型卸荷带倾角第49-62页
   ·楔形破坏模型第49-50页
   ·模型计算第50-56页
     ·分析楔形体面作用力第50页
     ·卸荷面交线第50-51页
     ·滑块面积与质量第51-53页
     ·水的作用第53-55页
     ·楔形体第55-56页
     ·极限平衡第56页
   ·计算卸荷带倾角第56-60页
   ·实例验证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主要结论第62页
   ·进一步的研究建议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石堤坝三维波场数值模拟及其特征研究
下一篇:泥石流地区新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