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的价值重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 一、李汝珍生平及创作背景 | 第8-10页 |
| (一)李汝珍生平 | 第8-9页 |
| (二)创作背景 | 第9-10页 |
| 二、《镜花缘》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一)研究《镜花缘》的专著 | 第10-11页 |
| (二)研究《镜花缘》的期刊论文 | 第11-13页 |
| (三)研究《镜花缘》的硕博论文 | 第13-15页 |
| 第二章《镜花缘》的思想价值 | 第15-25页 |
| 一、民本之思想 | 第15-17页 |
| (一)民为国本 | 第15-16页 |
| (二)政在养民 | 第16-17页 |
| 二、尚侠之思想 | 第17-20页 |
| (一)儒侠 | 第18-19页 |
| (二)侠隐 | 第19-20页 |
| 三、女权之思想 | 第20-25页 |
| (一)提出对女性的关怀 | 第21-22页 |
| (二)对女性才学的重视 | 第22-23页 |
| (三)主张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镜花缘》的认识价值 | 第25-32页 |
| 一、小说中的商业观 | 第25-28页 |
| (一)肯定重利观念 | 第25-26页 |
| (二)认可商业才能 | 第26-27页 |
| (三)褒扬冒险精神 | 第27-28页 |
| 二、小说中的教育观 | 第28-32页 |
| (一)作者的教育理想 | 第28-30页 |
| (二)作者对教育中弊端的抨击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镜花缘》的艺术价值 | 第32-46页 |
| 一、人物塑造 | 第32-36页 |
| (一)“线头人物”之唐敖父女 | 第33-35页 |
| (二)“线头人物”之孟紫芝 | 第35-36页 |
| 二、讽刺艺术 | 第36-41页 |
| (一)寓言与反讽 | 第37-39页 |
| (二)变形与夸张 | 第39-40页 |
| (三)谐谑与讥刺 | 第40-41页 |
| 三、叙事艺术 | 第41-46页 |
| (一)叙事结构 | 第41-43页 |
| (二)叙事模式 | 第43-44页 |
| (三)叙事视角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