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0-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文章的主要框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融资融券加剧股市波动性 | 第13-14页 |
二、融资融券减缓股市波动性 | 第14-15页 |
三、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不明确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一、融资融券加剧股市波动性 | 第16-17页 |
二、融资融券减缓股市波动性 | 第17-18页 |
三、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没有影响 | 第18页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融资融券概述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融资融券的概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一、杠杆性 | 第21页 |
二、信用双重性 | 第21-22页 |
三、资金融通性 | 第22页 |
四、风险共担性 | 第22页 |
五、做空机制 | 第22-23页 |
第三节融资融券的基本功能 | 第23-24页 |
一、稳定市场功能 | 第23页 |
二、价格发现功能 | 第23-24页 |
三、增强市场流动性功能 | 第24页 |
四、套期保值功能 | 第24页 |
第四节 全球各主要国家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 | 第24-30页 |
一、美国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25-26页 |
二、香港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26-27页 |
三、日本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27-28页 |
四、台湾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融资融券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性的作用机制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因素 | 第30-32页 |
一、影响股价长期波动的原因 | 第30-31页 |
(一)公司内部因素 | 第30页 |
(二)宏观经济因素 | 第30-31页 |
(三)政策因素 | 第31页 |
(四)行业因素 | 第31页 |
二、影响股价短期波动的原因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缺乏融资融券交易的股市的波动性运行机制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允许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机制 | 第34-38页 |
一、融资交易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作用机制 | 第34-35页 |
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作用机制 | 第35-38页 |
第五章 允许融资融券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8-59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39-40页 |
第三节 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57页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40-43页 |
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 第43-53页 |
(一)VAR模型的Lag Length Criteria检验 | 第44-46页 |
(二) 融资交易与股市波动性的VAR模型 | 第46-48页 |
(三) 融券交易与股市波动性的VAR模型 | 第48-51页 |
(四) 融资融券整体对股市波动性VAR模型 | 第51-53页 |
三、融资融券交易与股市波动性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53-55页 |
四、脉冲响应分析 | 第55-57页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一、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 第60-61页 |
(一)及时披露交易信息 | 第60-61页 |
(二)加快完善融资融券法治建设 | 第61页 |
(三)整合信用体系 | 第61页 |
二、实行“T+0”交易制度,使融资融券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 第61-62页 |
三、加大融资融券业务知识的普及,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54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