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6-19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20-29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内涵及特点 | 第20-23页 |
一 互联网金融内涵 | 第20-21页 |
二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 | 第23-25页 |
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二 互联网金融发展技术基础 | 第25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25-29页 |
一 互联网支付 | 第26-27页 |
二 P2P贷款 | 第27页 |
三 众筹融资 | 第27-28页 |
四 互联网理财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 第29-35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国际发展状况 | 第29-33页 |
一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 第29-31页 |
二 欧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国内发展状况 | 第33-35页 |
一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阶段 | 第33-34页 |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各模式的现状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 第35-56页 |
第一节PEST和SWOT模型分析法概述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基于PEST模型分析传统银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 第37-41页 |
一 政治(P)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二 经济(E)环境分析 | 第38-39页 |
三 社会(S)环境分析 | 第39-40页 |
四 技术(T)环境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基于SWOT模型分析传统银行业的优劣势 | 第41-47页 |
一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中的优势(S) | 第41-42页 |
二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中的劣势(W) | 第42-44页 |
三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中的机会(O) | 第44-45页 |
四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中的威胁(T) | 第45-47页 |
第四节 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 | 第47-49页 |
一 传统银行优势与互联网金融劣势的比较 | 第47-48页 |
二 互联网金融优势与传统银行劣势比较 | 第48-49页 |
第五节 传统银行业受到的影响 | 第49-52页 |
一 传统银行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将被改变 | 第49-50页 |
二 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中介理论受到挑战 | 第50页 |
三 传统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竞争格局受到冲击 | 第50-51页 |
四 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受到冲击 | 第51-52页 |
第六节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影响的具体实例分析 | 第52-56页 |
一 浙江网商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挑战 | 第52-54页 |
二 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传统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 第56-63页 |
第一节 基于SWOT模型的战略备选方案 | 第56-59页 |
第二节 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策略 | 第59-63页 |
一 迅速构建自身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营思路 | 第59-60页 |
二 与互联网金融创新合作以实现双赢 | 第60-61页 |
三 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开拓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蓝海 | 第61页 |
四 探索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虚拟化 智能化,布局长远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第一节 本文结论 | 第63页 |
第二节 本文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