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内涵体系和复杂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相关文献研究第11-17页
     ·国外“城市化”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城镇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相关理论第17-21页
     ·系统学原理第17-18页
     ·复杂系统理论第18-21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1页
     ·理论意义第21页
     ·实际应用意义第21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框架第21-23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研究框架第22-23页
2. “新型城镇化”概念的系统理论解读第23-31页
   ·“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的历史过程第23-24页
   ·目前“新型城镇化”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城市化”、“城镇化”概念界定不清第24页
     ·“新型城镇化”概念定位不清第24-25页
     ·“新型城镇化”主要特征的刻画存在复杂性第25页
   ·从系统理论看“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内涵第25-31页
     ·从迁徙城镇化转变为就地就近城镇化第26-28页
     ·从居住城镇化转变为居住、生活、就业、文化等多方位城镇化第28-29页
     ·从传统工业化为牵引转变为机械化、生态化、信息化为牵引第29-31页
3.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内涵体系研究第31-53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主要概念第31-39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要素第32-33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目的第33-34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目标第34-36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功能第36-37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环境第37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约束条件第37-39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内涵结构模型第39-44页
     ·产业布局子系统第40-41页
     ·城镇建设子系统第41页
     ·公共服务子系统第41-42页
     ·社会治理子系统第42-43页
     ·生态环境子系统第43页
     ·文化支持子系统第43-44页
   ·运用AHP确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内涵结构权重第44-50页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第44-45页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第45-48页
     ·计算层次总排序第48-50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数学模型第50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整体设计的逻辑第50-53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第50-52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整体设计步骤第52-53页
4.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复杂性分析第53-73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复杂性表现第53-58页
     ·结构复杂第53-54页
     ·关系复杂第54-55页
     ·行为复杂第55-56页
     ·评价复杂第56-58页
     ·建模复杂第58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复杂系统特征分析第58-66页
     ·整体性第59-60页
     ·层次性第60-61页
     ·开放性第61-63页
     ·动态性第63页
     ·稳定性第63-64页
     ·环境适应性第64-65页
     ·自组织性第65-66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复杂性产生的机理分析第66-73页
     ·“人”的复杂性第67-68页
     ·系统规模和系统结构的影响第68-69页
     ·系统开放第69-70页
     ·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第70-73页
5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主要结论第73-74页
   ·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
下一篇: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研究--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